此行团队里,除了封同和是第二次出使,其他的四位大臣都是农官,算得上是第一次出使。
梁国与楚国交界,距离并不算远,又有之前合作的经历在,来往商户交往便密切了些。
这些商户来来回回带了不少关于梁国的消息。
报纸,书籍,食物,货品,大臣们通过这些物件也算是粗浅的了解了些梁国。
作为农官,他们路上本来是想亲眼看看梁国的土地如何,庄稼是什么样子。
却没想到护送的队伍没日没夜赶路,根本就没来得及看到,他们本就年纪大了,再加上舟车劳顿,身体难免有些不舒服,这一路上不是在睡觉就是在晕倒。
可以说连清醒的日子都不多,就算脑子还很负责的提醒他们要往外看一看,外面便是梁国的田地,他们的身体也做不到。
一路上只有封同和勉强跟的上,还撑得住,不过到底还是消瘦了些,也是受了辛苦的
如今刚刚好转不少,几个大臣便穿着便装要出去逛一逛这临安,封同和本想轻身简行,出门后却跟了四位老人。
带着老人自是不太好往人多之地走,他便打着先感受一次临安城公交牛车的称号,将这几位老大臣哄上了牛车,往他今日的目标,临安城外的皇庄而去。
老大臣们去哪里都是一样,梁国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新鲜的,坐公交牛车摸摸这里,看看那里。
还没坐稳,便开始感叹这临安都城的繁茂,路上居然这么多人。
待公交牛车行驶起来,绕过了巷子,拐到主街上时。
四位大人的嘴巴已经从o变成了0,顿时不觉得刚刚那人多了。
眼睛只觉得不够用,街上有吆喝着做生意的,有赶车的人催着前面的赶紧走的,甚至还有一个女子当街指着,那应该是她的相公吧?
还不等他们感叹梁国女子与他们楚国女子性子一样彪悍时,又在街上看到了一对男女,互送礼物。
赶车第二日老汉听出了他们的口音,一直在盯着他们看。
封同和明白这是因为之前他国商人在临安做的恶事,百姓们进来对外地口音格外敏感,他看着那四个农官面色有些不对,担心他们会说出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话挨揍,便想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他们虽然休息的差不多了,但也不是这老汉的对手,何况梁国人团结的很,这老汉只要一喊他们就别想走了。
封同和不敢去赌,急忙开口道:“四位大人,我们这趟的目的地,便是此次学习稻麦轮作的实验农庄,毕竟这是梁国,还望四位大人看看,这梁国的土地与我们楚国是否一样,先做好准备。”
他这话说的非常好,既点出他们的身份是楚国使臣,又说出了他们的目的是要去学习如何种地,那竖着耳朵的赶车老汉听到也放下了心,不在时不时的看向他们,专心的赶车。
封同和松了口气。
四被他打岔的这四位大人都是楚国精通土地一道的农官,楚国少耕地,楚皇对于此次学习稻麦轮作的结果非常重视,此行来的几位农官都是朝廷里选出来的,可以说使臣团中的官员除了封同和之外,对种地都有些经验。
听到封同和这么一说,四位大臣的目光瞬间凝重起来,不再去管街上的热闹,将脑袋聚在一起,讨论起了彼此的分工。
封同和见状放下了悬着的心,深藏功与名。
同时心中也不免计算时间,此时他的信件应当已经送回了楚国,希望信件中的那些东西,可以缓解楚国的干旱问题。
说话间,公交牛车便晃晃悠悠的到了农庄外的站台,他们下车后老汉还热情的告诉他们,公交牛车在黄昏时分会有最后一班,若是那个时候没赶上可就没车回去了。
封同和赶忙道谢。
赶车老汉咧嘴一笑:“不用谢,你们楚国可是我们梁国的朋友。”
四个农官瞪大眼睛看着封同和与赶车老汉谈话,心里顿时明白为什么封同和能当丞相了,看看人家的态度和交涉能力。
站点距离农庄不远,水泥路直达农庄门口,封同和送走了老汉,指着农庄解释道:“走吧,就是这个农庄,梁国的这个农庄有些特别之处,待会四位进去便知道了。”
农庄就是普通的农庄,外表质朴,并不是特意走的低调路线,整个农庄呈现出一种灰扑扑的样子,配上农庄外看不到边际的农田,如同画一般。
封同和之前来过一趟,农庄的看门老头知道封同和的身份,开门将他们五人迎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