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速度不算快,再加上跑步时还要观察四周,第一圈的时候落在队伍的中后部。后面紧跟着周晨和周玥,再往后是两个新人,最后是吴月半。
外圈的跑步竞争更加激烈,他可以感受到不时有人从他身边跑过,掀起一阵阵风。
运动场一共有12个跑道。
许琦和曹一舟在第九跑道,他们分别来了十个月和两年。
高瑜在第十一跑道,来了快一年。
孙然在第十二跑道,来了七个月。
第二圈时,沈时洛仍然保持匀速,他跟前面那个人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大了,后面的几个人目前没有追上他,只能听到一个沉重的呼吸声,他没扭头,不知道是谁的。
他来到这里,没跟多少人有过交流,现在只知道几个人的跑道数据,根据观察来看,跑道数越大离标准越近。可能不是很准确,但也算是具象化的一个参考标准。根据曹一舟总结出来的标准,人的跑步速度要达到6米秒且持续40分钟,这差不多相当于一个世界顶级跑步运动员和马拉松运动员的结合。
而一个运动员的培养除了每天的锻炼,还需要一定的天赋,绝不仅仅是现在这样跑跑步就能实现的,更何况现在跑道上的人从十一二岁到四五十岁不等。
除了跑步,其它三项指标也很离谱,放在正常人身上,都是足以致死的存在。在这里,却大规模地出现。
沈时洛想起吴月半不经意提起的词——变异。对比起身体素质的加强,他更喜欢用这个词来形容身体发生的变化。
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他们一天三顿的胶囊。
第三圈,沈时洛感到了腿部传来的酸痛,身后的喘气声也加大。
第四圈,他感觉气管处好像充了血,头脑也变得不清晰了起来,身后的喘息声离他远了。
沈时洛咬了口舌头,借疼痛来保持清醒,同时想一些其他的事情让自己忽略自己腿部的酸胀。
跑道最内圈600米,他现在跑了四圈,用时在十二分钟左右,按照现在这个速度跑下去,他最多还能再跑两圈,接下来就要大幅度减速,并且减速后会很难恢复。或者,他可以现在减慢速度,换成慢跑,到时候恢复起来会快很多,等到最后几分钟用最快的速度冲刺。
汗水顺着头发流进眼睛里,沈时洛眨了下眼睛,向前看去。
前面的那个人可能也是新来不久,前面几圈跑得很快,现在速度慢了下来,有渐渐靠近他的趋势。
沈时洛减缓速度,改成慢跑,又跑了差不多三圈,听到后面有人喊他。
扭头,是吴月半。
吴月半此时脸上全是水,整个人的眼睛都睁不开,头发也贴在头皮上,一手扶着腰,嘴里哎呦哎呦喊着。
见到沈时洛终于扭过头,他吞了口唾沫,声音嘶哑:“大佬,可算赶上你了,你不说你是正常速度吗?跑这么快干什么,我看你慢下来了才提起一口气追上来的,哎,可累死我了。”
沈时洛这会儿也不好受,他尝到喉头涌来一股腥甜,耳道嗡嗡响伴着疼痛,只吐出三个字:“少说话。”
吴月半离沈时洛还有段距离,沈时洛声音又小,他没听清沈时洛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