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晚清十大高手排行榜 > 第40章(第1页)

第40章(第1页)

这些趣闻究竟史上是否实有其事自然很难考证,毕竟或卿卿我我、或密室同谋、或深宫内院,又是无关宏旨的一时失态之状,即便是真有,怕也不会有正史去记载这种小事。我倒是愿意去猜这些细节印证我心目中的袁枭雄的形象。

第39节:恩威并重的驭人术

(四)恩威并重的驭人术

在社交方面,袁世凯是极善于&ldo;两手抓&rdo;的。其实诀窍也很简单,一句话就是&ldo;恩威并重&rdo;。

袁世凯无疑有着很强的识人之能。他年轻的时候,就盯上了徐世昌这只蓝筹股。当时的徐大总统不过一民办教师,但袁世凯能看出他不是池中之物。在小徐因手头紧没路费去北京考公务员的时候,小袁就果断地塞钱给他做长线投资,结果,徐真的考上了,还在翰林院端上了饭碗。

当袁在小站搞武装的时候,徐便投桃报李,以翰林身份&ldo;下嫁&rdo;到连秀才都不是的袁世凯军中当参谋,一时间造成了轰动,也等于给老袁做了宣传。1908年,袁世凯被摄政王给免了,前来给他送行的官员,只有徐世昌和杨度‐‐杨度是老袁发掘出来的另一支蓝筹股。袁世凯和徐世昌之关系,与晚清最有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和王有龄的关系差不多。胡雪岩年轻时遇见穷困潦倒的王有龄,他正为缺少进京的路费和做官的&ldo;本钱&rdo;发愁。胡雪岩虽然和他并不相熟,却立即私下借用了钱庄的五百两银子给他。胡雪岩因挪用公款而失业,但做官后的王有龄很感激他,视其为生死之交,并鼎立相助。胡雪岩和王有龄官商结合,一手遮天,迅速发了家。结交王有龄,还使胡雪岩的钱庄成了浙江国库的总代理,这样国家的财产就成了他的周转资金,天下有这样无本万利的资源,发财,再容易不过了!

看来,在别人处在落难境地时稍一援手,将令人铭感终生,在别人万事顺意的时候,哪怕送上厚礼,别人也会转眼就忘。所以,一个人是否&ldo;重感情&rdo;,并不在于他出手是否阔绰,只在于他什么时候&ldo;出手&rdo;,什么时候&ldo;阔绰&rdo;。

袁世凯识得唐绍仪是在1884年的汉城。当时汉城政变,到处一片骚乱,袁率军赶到中国驻朝税务处,看到唐绍仪一人持枪立于大门口,英姿勃发,气定神闲,并且因为不认识他而不许他入内。袁说明自己身份,和他聊起天来。当得知这人还是&ldo;海龟&rdo;,耶鲁大学毕业,当下就大为赏识,一心要将唐绍仪收为己用。后来唐绍仪在官场上步步高升,就得益于袁的大力提拔,而唐则一直是袁的倚重股肱,为袁领导的&ldo;清末新政&rdo;立下汗马功劳。

袁世凯手下著名的&ldo;北洋三杰&rdo;‐‐王士珍、冯国璋、段祺瑞,被称为袁世凯门下的&ldo;龙、虎、狗&rdo;,都不是等闲之辈,但对他也是唯命是从。一个处在顺境中的人,会很自然地将自己所得到的帮助归之为自己的本事或者运气;一个处在困境中的人,则自然地将自己得到的帮助看做是别人的恩典和赐予。掌握这个人性的普遍规律,感情投资的投入产出比也就一目了然。

袁世凯之所以几十年来能够成为政坛不倒翁,在晚清扑朔迷离的政治斗争中权势越来越大,很大程度上和他做人的圆滑、灵活有关。前面说到袁世凯处心积虑地结交五湖四海的各路神仙,但他的发达,也并非交友广阔这样简单。他能结交人,更能笼络人,关键还能留住人。当时的人们认为袁宫保讲&ldo;义气&rdo;,有江湖气,一贯拿钱当王八蛋,&ldo;手面毫阔&rdo;,&ldo;念旧&rdo;。这也是很多人对袁世凯的一般观感。在官场上,他虽也不得已做出过&ldo;丢卒保车&rdo;的事,但他不做&ldo;过河拆桥&rdo;的事,同样也很少做赶尽杀绝的事。观其一生,在政坛纵横驰骋,真正和别人决裂到誓不两立的情况少之又少。

他总想留着和别人见面的余地。即使对孙中山一派,他最初还是极力想笼络以为己用的。他私下对自己的心腹说过这样的话:&ldo;他们(指革命党人)来了,我们当然是欢迎之不暇的,但是要在我这个圈儿里。&rdo;意思是只要革命党尊他为老大,他完全可以以和为贵,利益均沾的。面子上,他总能做到对谁都一片情谊。就以向上找靠山来说,袁世凯并非单独恭维、孝敬那拉氏一人而已,凡是能向那拉氏接近说话的人,无不十足敷衍结纳,据说京中满汉各大员,无论婚丧嫁娶、喜庆寿筵、逢年过节,举凡讲究排场的事,袁世凯都有&ldo;份子钱&rdo;奉上来‐‐只要值得巴结,巴结得上,他对谁都巴结。袁世凯之所以能够在风雨飘荡、波谲云诡的晚清政局中脱颖而出,走向历史的前台,固然是凭借着他自己的&ldo;实力&rdo;和&ldo;举世公认的军事、政治方面的才干&rdo;,但是,倘没有奴颜婢膝似的买官、贿官之行为,是没法在极为腐败的晚清官场中混下去的。

而袁世凯搭上庆王这条线,是他的&ldo;事业&rdo;更上一层楼的。&ldo;朝中无人莫做官&rdo;。可以说,袁世凯任外朝封疆大吏而能遥执中央权枢,主要就是因为他有庆王这样硕大无朋的&ldo;靠山&rdo;,甚至,在那些稍为清高一点的官员眼中,&ldo;庆袁&rdo;简直就是&ldo;狼狈&rdo;的代名词。袁世凯在41岁的壮年就登上直隶总督的高位,清廷对他的这番&ldo;恩遇&rdo;比曾国藩和李鸿章这些中兴名臣有过之而无不及,袁得此提拔主要就是他靠在荣禄这棵大树下。但庚子之后,荣禄体气大衰,袁就想着得找新的靠山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