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云将军要建造城墙,多的是名额,偷奸耍滑的记了名以后衙门再有活计都轮不上你了,清楚明白就来画押。”
前往应招的青壮报了姓名年龄籍贯,几名笔帖奋笔直书,双方当场画押。
赵复龄撸着袖子把关,每一份契约都要盖上他的官印,这份契约便是结工钱的凭证。
他带着老婆孩子到北疆已有两月,刘湛起初还怕他适应不了。
许是赵复龄性格里的大大咧咧,接了这个八品的小官也没泄气,每日忙得脚不沾地,日子倒是充实。
妻子季氏原还不太适应,手里有银子也不知道怎么盘活。
前些日子刘湛送了百亩良田并一间铺子,有了这些家业之后便有了方向,季氏每日忙着经营倒是把心安下来了。
如今赵复龄自己不说,旁人根本看不出来他是帝京来的世家子。
“赵大人,前面又打起来了!”
“喊衙役来全部抓了下狱!”赵复龄气得咬牙,已经够忙的了,这些人还在添乱。
北疆十一月大雪覆地后工地就不能开工,此时正值盛夏,几处工地都在紧赶慢赶的赶工期。
刘湛要在松辽山地入口设松辽关,并依山建造城墙彻底与燕地隔断,还要开凿栈道打通南北,光是这三个工程便要大量的青壮。
正好西戎入侵汉中,从汉中逃难来的百姓与日俱增,这些逃难来的百姓解决了壮劳力的问题,只是流民里还有不少刺头成日的闹事。
“昨日工地有几起械斗,都是口角引起,因及时拉开没有伤亡。”赵复龄每隔三日向宋凤林汇报工作。
又是械斗,宋凤林一听便停下笔。“为何事械斗可有查清?”
一两起械斗是偶发事件,但连着几日都有械斗必定有原因。
赵复龄不敢隐瞒。“是因为部分汉中来的百姓老嚷嚷着等西戎一退就回去,本地百姓认为他们忘恩负义,落户的补偿一分没少的拿了,到头来却还惦念着要走。”
因北疆的落户政策极好,汉中许多百姓都提前变卖家财举家北迁,来了北疆开荒还能免税两年左右不亏。
没经历过战火和逃难,这些人严格算起来都不能算是流民,因此老惦记着回故土并不奇怪。
宋凤林面无波澜。“拿着我的手令去营里调一千士兵,让士兵看着他们做事,有故意挑拨闹事的人一律打二十军棍赶走。”
“是。”赵复龄无有不从,拿着宋凤林签发的手令去营里调兵。
这些成日想着回归故土的百姓却不知道,再过一年待齐云将军建国,想要离开就是无稽之谈。
再者,汉中形势不乐观,西戎强盛占据上风,此战怕是旷日持久。
看看燕人当年把苍霞平原毁成什么样子,只要战事持续年,再好的汉中也只剩满目疮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