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将狄建章掰着手指算了又算。
一担等于一百斤,为首的少年张口就是两千担,那便是二十万斤,加上他带来一大串儿人……
零零总总加在一起,这批粮草少说也有三十万斤,够他漠北军吃上多日!
如果没看错,队伍后半截全是活猪吧?
我的天,这少年究竟怎么做到的?
见他家王爷不动,副将屁颠屁颠迎上去,刚准备说两句感谢感激的话,后脖领就被银肴拎着转了一圈。
漠北王双手抱拳,对着跋山涉水千里迢迢而来的送粮队一揖到底。
“我,银肴,代表漠北军感谢诸位馈赠。”
富豪乡绅赶忙还礼,被古月忽悠郁结的心情消失大半,谁人不知漠北王早年就是京城一霸,
皇帝都要礼让三分的混不吝。
年纪稍长后,霸道作风稍有缓减,不是他们吹,陛下都可能未受过漠北王如此大礼。
一个个心里美滋滋。
古月轻咳一声,“内个,漠北王,我们不远万里而来,虽然不图回报,只求战事早日结束。”
他话锋一转,接着又道:
“我就直话直说了,您看等战事结束,大庸大捷,能不能在关口为我南安善人立块功德碑?”
众人:“???”
什么情况?
这小子不是来前说,已经跟朝廷商量好,战后会在关口给他们立一面“善人碑”歌功颂德他们的伟绩吗?
敢情没有事先谈妥,跑这里硬要?
此时,众人不约而同都有种上当的感觉,一个个怒目而视。
来前他可不是这样说的,而是说什么钱财乃是身外物,名誉流芳百世颂。
关门外立一面“功德碑”,皆时来大庸的外商人都能看到,碑上有名者就是谈生意,合作的首选对象。
毕竟谁不爱和“善人”往来?
战时付出一点粮,战后名利双收。
他们正是信了他邪才不远万里而来,敢情臭小子全都是忽悠的?
一个个恨不得暴起锤死他。
银肴对上古月狡黠的眸子,大概猜出这帮人是被忽悠而来,不得不说小家伙很聪明。
护着一二也无不可,一块石碑的事。
消息传出,兴许能引来更多乡绅捐助,互利互惠之事,他没有理由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