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山和何三老太爷,何离锡讲述在京城的情况,当然只会讲好的一面,不好的肯定不说。
孙山是一个很传统的人,出门在外,有苦自己吃,报喜不报忧。
孙山笑着说:“在京城,大爷爷,大奶奶对我都很好,好吃好住,如在家一样。”
三老太爷摸了摸胡子,乐呵呵地说:“我大哥这个人,最喜欢晚辈。我大嫂比大哥更甚,最喜欢后生细仔。”
说到大爷爷和大奶奶,孙山高度地称赞:“大爷爷和大奶奶很关心我们,害怕我们吃不惯京城的食物,特意给我们做了不少广南美食。为了我们花费不少钱了,我心里实在感激,又不好意思说出口。”
三老太爷笑呵呵地说:“你大爷爷在信中也写到你。呵呵,夸我有眼光,给云姐儿找了个好夫婿。在京城,你对他们也很好,还请他们吃饭。”
顿了顿,大笑地说:“不过你大爷爷说了,你这个后生仔,乱花钱,请他们吃饭哪里用得着去那么贵的地方。还说好吃是好吃,但份量少,不划算。让我说一说你,不要乱花钱,你的心意他们知道了。”
孙山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说:“阿爷,其实我也觉得不划算。那间饭馆在京城比较有名,好吃是好吃,就是份量少。呵呵,下次要是到了京城请大爷爷吃饭,肯定不再去了。”
孙山四处张望,问道:“锵弟在还是出门了?”
何三老太爷立即回答:“在。这不,你大爷爷的信中不仅提到你,还提到锵哥儿,狠狠地批评他一顿,说他不好好读书,整日知道吃。还说锵哥儿和你同岁,同样读书。你已经把他远远甩在身后。”
何离锡翻了翻白眼,要不是因为大伯写信回来,自家阿爹对孙子还会得过且过。
这不,大伯在信中重点突出何家子弟越来越拉胯了,不仅把不学无术的子弟批评一顿,还把管理家族事务的二伯狠狠批评一顿。
二伯于是狠,把不学无术的子弟狠狠骂一顿,让夫子严加管教。
特别是何书锵,被重点提名,二伯不顾阿爹的意见,强行把何书锵关到,除了休沐,不准他出来。
不考个秀才回来,何书锵的日子不会好过。
何三老太爷开始对这样的做法非常有意见,只不过何二老太爷身为何氏一族的大族长,再有意见也服从。
于是何书锵开始苦逼的读书生涯。
虽然这份苦读生涯来的比较迟,但总归比不来好。
何离锡大大地赞同何二老太爷的作法,笑着说:“你大爷爷做得好,何家子弟的确懒散,再不管教管教,家里肯定出不来人才。”
随后说道:“像这次会试,去了不少子弟,结果个个都落榜。反倒阿山你,条件比他们差,却上榜。哼,早就该严家管理了。
特别是锵哥儿,整日只知道吃吃吃,还说要做铁冠道人,吃遍天下美食。哼,吃吃吃,我让他吃西北风。”
何三老太爷看到儿子这么说大孙子。
不满意地说:“锵哥儿哪里不好,除了读书差一点,哪里比不上你呢?锵哥儿现在迷途知返了,去苦读了,以后肯定比你出息。”
又对孙山说:“山子,你说我说得对不对?”
这两父子为了孙子吵架,孙山哪里敢说话。
只好转移话题说道:“大爷爷,岳父,这次我从京城带了不少院试的卷子,特意给锵弟的。”
果然两父子听到孙山这么一说,不吵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