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四十二章经全文及解释 > 4 第4集佛说(第1页)

4 第4集佛说(第1页)

《四十二章经》最快更新[630kan。cc]

请大家打开讲议第四面,第一章,出家证果。

佛言: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

在经文的刚开始啊,佛陀把修道的沙门提出了两个基本的条件:

第一个是辞亲出家,就是我们有志于修学圣道啊,应该要远离这种世俗尘劳的家,来保存自己的精神体力。这是修道的第一个条件。第二个:你应该对你的内心,所谓虚妄的心识,所谓真实的心识啊,应该有一个真实的了解,识心达本,什么是你的根本,什么是一种虚妄的心,你应该了解。你有这样的情况呢才能叫做沙门。这个是第一段讲到修道的基础,第二段就正式说明修道的因果:

常行二百五十戒,进止清净,为四真道行,成阿罗汉。

这段是说明修道的因果。在因地上,常行二百五十戒,蕅益大师解释这是增上戒学。持戒主要有两个宗旨:

(一)性戒:性是指体性,如杀盗淫妄及其等流烦恼,它的体性是恶法,恶法有召感痛苦果报的功能,所以从自受用的角度,我们是为避免来生痛苦的果报而持戒,因此持戒偏重断恶修善。由业的体性来持戒,这是性戒。

(二)遮戒:遮戒是护持讥嫌戒。有些行为本身不是恶法,但这些行为会让众生对三宝失去信心,所以我们应该加以遮止。故遮戒是使未生信心的众生,令生信心;已生信心者,令增长广大。所以佛陀制遮戒,保持僧众的美好威仪,使令正法久住世间。

故常行二百五十戒,有两种功能:第一个,从自利角度,能避免遭受痛苦果报。第二个使正法久住。以上两点是佛陀制戒的主要因缘。

进止清净,这是增上定学。进是行动,止是止静,不论行住坐卧,内心皆当远离散乱与攀缘,这叫清净。进止清净是禅定的修学,经论上说,禅定的修学有三个内涵:

(一)善取所缘境:身为一个凡夫,我们内心皆是有所住,因此要善加选择所住的境界,譬如自己是修本尊相应的念佛法门,则应该以佛号为所缘境,念佛时一句弥陀念诵听,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当念佛时能听到自己所念的佛号声音,这即是善取所缘境。

(二)心于所缘,专一安住:强迫这念攀缘的心,一次又一次的安住在你所缘境上,如是培养自己的专注力。

(三)心于所缘,相续安住:在修专注的过程中,会遇到修习禅定的两个障碍,一是昏沉,一是掉举,自己应该善加对治,使专注力相续不断。

透过以上的训练,使我们内心达到明了寂静的状态,这即是进止清净,内心所有虚妄的妄想皆停息,在明了寂静中,内心产生强大的堪能性,心的造业力增强广大,无论造善或造恶的力量都特别强大,这时持名念佛的力量与散乱心持名念佛的力量不同,因为心的堪能性已增强。

当然这时候佛陀是要我们修善,所以进止清净是为后面修四圣道做基础。为四真道行,这是增上慧学。在寂静中修习四圣谛,四圣谛是真实道理,所以称为真道。四圣谛的修学主要有两个:

(一)知苦:能了知三界的痛苦而生起出离心。

(二)修道:戒定慧之道主要是修智慧。前面曾说:遍计本空,依他如幻,这也是道,但这种道是大乘唯识的观法。小乘《阿含经》所开展出的智慧观察,主要是修我空观。

我空观的观察是先观察无常,观察外在的色身与内心的分别,都是剎那剎那的变化,生灭变异,无常故苦,因为有情众生所希望的是安稳,比如说一只狗、一只猫它也找一个窝住,一个在家人进入社会,再怎么辛苦也一定要买房子,虽然房子需要他付几十年的贷款他也值得,为什么?需要安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表示有情众生希望安稳,不希望变来变去。但不幸的,我们的果报却是变异无常,昨天的身心状态与今天不一样,今天又与明天不同,我们无可奈何的要面对生命的变化,这种变化造成我们不安稳而没有安全感,所以无常故苦,苦即无我。如果生命的存在是痛苦的,这表示我们自己对生命没有主宰性,如果能主宰自己的生命,谁会让自己痛苦呢?

所以由生命痛苦的观察可以得知,自己对生命并无主宰性,生命是由业力所主宰,如是由无我的观察而证得我空的真理。所以生命的流转,并没有一个恒常性、不变异、有主宰性的我,它只是由某一群业力而得到个体生命某种的果报,这果报受用完毕后,又因另一群业力而得果报。以上是《阿含经》所开展出我空智慧的观察。

透过以上小乘修学的三大主题:持戒对治罪业,禅定对治散乱,我空智慧对治心中的颠倒,而证得阿罗汉果。阿罗汉的果报为无生,他不再召感三界的生死。

小乘修学者的果报,由浅至深,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以下先说明初果。

次为须陀洹;须陀洹者,七死七生,便证阿罗汉。

透过持戒、修定、修慧,所得到的第一个果报是须陀洹。须陀洹译成中文是预流,预入法性之流。须陀洹所断的是三界的八十八品见惑,这八十八品见惑主要是以我见为主,若无我见,即不会起任何的邪见、边见、断见等。初果圣人的受用果报有七死七生,他有七次的死亡到欲界天,七次来人间受生,七上天上,七来人间,便证阿罗汉。当然这个地方指任运的,就是你证初果以后不在修习戒定慧,放纵自己过懈怠的生活,最晚十四次生死,你的个体生命就结束了。

经论上说,初果须陀洹不再堕三恶道。凡夫的生命,恒转如瀑流,过去有无量的生命,未来也有无量的生命等着受生,而每一个生命都会召感众多的痛苦。初果圣人与我们凡夫不同,他的生命果报体虽还没有结束,但有一定的期限,就像船虽还未到达彼岸,但已见岸边,即使不用划船,地心引力迟早也会把船吸到彼岸。所以成就须陀洹果后,如果精进修行,很快就能成就四果的无生;如果懈怠,最晚在三界中,七死七生流转十四次,即证无生。

次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还,即得阿罗汉。

二果斯陀含译成中文叫一来,他还有两次的生死,一次到欲界天受果报,一次到人间即证阿罗汉。斯陀含所修的正道是修我空观,观察我空的真理,助道则是断欲界的思惑,欲界九品思惑中他已断六品,还有三品未断。他成就初果后修我空观,已断除我见颠倒,但在事相上还累积有欲望,所以修不净观与苦谛观,观察三界的苦与不净,调伏心中的爱取烦恼。欲界九品思惑中已调伏六品,因此剩下的三品就召感两次的生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