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蕅益大师灵峰宗论 > 8 第8集导读(第1页)

8 第8集导读(第1页)

《灵峰宗论》最快更新[630kan。cc]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18面,看最后一段。

最惧因地不真,道眼昏暗,或为世味所牵,或为邪师伪法所误,袈裟下失却人身。此予所以俯仰时流,而寤寐永叹也。

蕅益大师说,我们修行最怕两件事,还不怕你修行的行力不够,怕的是

第一个、因地不真。你出了家以后没有真正地思惟轮转之苦而发起出离心乃至于菩提心,那么你只是为了世间的名闻利养而修行。发心不正,这个是最害怕的第一件事。

第二个、道眼昏暗。我们发心出家修行以后,也没有如实地依止善知识学习经论,只是两个腿一盘、两个眼睛一闭,就开始修行了。什么因缘能够成佛作祖、什么因缘堕坑落堑,你完全不知道,你心里面在那边自己打妄想。这个也是最害怕的,邪知、没有正知正见的引导,盲修瞎练。这个是修行最可怕的两件事。

既然因地不真、道眼昏暗,就会发生两件的状况:第一个、或为世味所牵,世间的五欲的快乐所牵引,我修到最后就放弃了修行;或者——或为邪师伪法所误,为邪师邪见所耽误。结果呢,袈裟下失却人身——你披上了袈裟,本来是这个是解脱衣、要成就解脱的圣道,结果你因为因地不真、道眼昏暗,结果为世味所牵、为邪师伪法所误,反而堕落到三恶道去了。

这个是蕅益大师俯仰时流,俯是往下观察,仰是往上观察,就是观察现在的流弊,而感到寤寐永叹,寤就是觉醒的时候,寐就是晚上睡觉的时候,不管白天、不管晚上,我对这种当时的流弊:因地不真、道眼昏暗——这个修行的两大流弊,感到感叹、感到感叹。

我们能够来到三宝地,能够出家修行,这件事情是不容易的因缘,多少在过去生当中可以说是已承供养无量诸佛,植种德本,有一些善根、福德、资粮。由于这一个薄弱的善根、福德、因缘的支持,我们今生不管是在家、不管是出家,多数在顺境中捱过。捱过了以后呢,我们会产生一个错误的认知,以为我今生短暂的这样的一个经验就是生命的真相,原来生命是快乐的,原来生命是可以向这样一个地方安住下来,是一个皈依处,使令我们没有真实地发起出离心,没有出离心那谈不上菩提心。

所以说呢,这个地方蕅益大师的金刚眼,他指出应该要以远大的慧眼旷观无始轮回,你应该在思考生命的时候要从你现前的身心世界超越出来,看到你过去在流转当中所受的痛苦,也看到你假设你不离开轮回你未来所将要面临的三恶道的痛苦,这个时候“此生,果从何来,死后当至何趣”,对三界当中生起真实的怖畏心、生起出离心。

出离心的生起它不是一种情绪的,哎呀……突然间你遇到了逆境、挫折,你发起出离心,其实那个是没有力量的。因为你这种情绪的因缘,会因为一时的逆境而发出离心,你也会因为一时的顺境而贪求娑婆世界。

这个出离心的如实的生起,是你很心平气和地、很寂静当中去旷观生死轮回,经过祖师和佛陀的法语,很冷静地去看到生命的真相,而这当中你真实地了解到“已作地狱业,云何安稳住”,生死当中的确是一个不安全感、不安稳感,你真实地要出离三界。是透过智慧的观察,不是一时的冲动,一时冲动那个不能持久的。

所以这个地方的四圣谛、知苦,如实地了知三界的痛苦,这是一个关键,这个是发菩提心的一个方便。

菩提心的相貌:

换句话说,菩提心它是这样——我们先观察你自身的痛苦,你自己在流转当中的痛苦,然后发起菩提心。然后再观察,一切的有情他也在三界里面流转,而这些都曾经是我的母亲,所以我自己要离开这个三界火宅,我也有一份的责任帮助一切有情离开三界火宅。

当我们苦谛的观察的所缘境是面对自身的苦,那叫出离心;而这个把自身的苦扩充到一切有情在流转当中的痛苦,而生起一个使命感,要度化他们的使命感,这个就叫作菩提心。所以,不管出离心、菩提心,都是依苦谛而建立起来的,都是依苦谛建立起来的。诸佛以苦为师,三世诸佛无量无边的功德庄严的关键点是因为观察苦谛而引生的。所以这个地方,蕅益大师特别提出这样一个观念出来。这段论文大家有没有问题?

好,我们看下一段,看第三篇。请合掌。

(三)研真穷妄名之为学。盖能深造自得,则左右逢其源。故愈博而愈约,否则愈博愈无头绪,去道亦愈远矣!古人发心出家,必矢志参学。由痛念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所以三登九上,百城烟水,不惮其劳,念念了当大事,岂肯著相计名,寻行数墨,附叶攀枝,以徒资口耳哉。末世不然,名为欲续如来慧命,撑如来法门,而不知痛为生死,唯积学问,广见闻,冀可登座挥麈而已。

嗟嗟!不与菩提大心相应,云代佛扬化,吾不信也。不与为生死心相应,云大菩提心,尤不信也。胜负情见不忘,仅成阿修罗法界;名利眷属意念不忘,仅成三途魔罗种子;随其所见所闻而起法执,不能舍弃名言习气,不达如来说法旨趣,不知种种四悉因缘,仅成凡外戏论窠窟。学问益多,害心益甚;学人益盛,正法益衰,吾所以每一念及,未尝不梦寐痛哭者也。

好,我们把它分成三段来说明。

一、说明修行的重点

研真穷妄名之为学。盖能深造自得,则左右逢其源。

我们修学佛法当中有一个重点,就是“研真穷妄”,这是整个修学佛法的根本。这个“研”就是追求,追求什么呢?追求真如佛性。“穷”就是穷尽,停止的意思,停止什么呢?停止我们的无明妄想。换句话说,整个修行,我们讲“法法消归自性”,不管你持戒也好,学教、修止观乃至于做执事、修福,所有的资粮都应该要会归到现前一念心性,就是在一念心性当中做两件事:

第一个、研真,对于佛性的追求,

第二个、穷妄,对于妄想的调伏。

你所有的解行二门要往这两个地方会归,这是个根本。

“盖能深造自得,则左右逢其源。”如果你能够从一念心性当中去研真穷妄,“深造自得”,深入地去修学,那么你就能够左右逢源。根本能够抓得住,那么你在整个修学当中能够处处圆融无碍。

华严宗的祖师贤首大师(当然华严宗所修的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等于是一心法界,一念的清净心变现一个重重无尽的法界),贤首国师晚年的时候,在他的传记上说,说他晚年的时候他读《四书》废寝忘食。我们一般人看《四书》,那是“五乘格之,仅属人天”,那个克己复礼的功夫就是人天而已。但是贤首国师他能够从研真穷妄当中处处地往心性会的时候,那这个就是一个□□,圆人受法,无法不圆。就是说,我们刚开始能够把这个重点抓住,那么你学习一切法都是佛法。从这个现前一念心性当中去研真穷妄,到最后你自然左右逢源。你能够抓住这个根本,那么一切法都可以从这个地方去融通的。

故愈博而愈约,否则愈博愈无头绪,去道亦愈远矣。

我们能够掌握这个心性的修持的功夫,你经论看得越多,你这个修行越能够有一个会归处。你看《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虽然无量无边的法门,但是呢没关系,“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每一个方便法门都是一个明确的指归,要你干什么呢?就是要你研真穷妄,当然,由不同的角度切入。假设你不掌握这样一个根本的修行内涵,“愈博愈无头绪,去道亦愈远矣”。你看唯识,对法相起执着,看中观对空起执着,你会觉得佛法是种种的矛盾,去道亦愈远矣。

这个地方倒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

智者大师讲观心法门,他这个“教观”,智者大师讲这个“教”讲得非常的广泛详细,五时八教。他讲完五时八教以后,他强调观心,观察现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就是你把这广泛的五时八教的内涵要会归到一念心性。如果我们刚开始学习佛法,不能从心性上去研真穷妄,你只是在做学术研究,你在佛法当中学久了以后,你很容易退失你的信心,很容易退失信心。

就是这个佛法它是两个方向,第一个是向内安住,另一个是向外攀缘。

如果你一开始就没有把方向弄正确,修学佛法只是在名相上分别,跟人家争高下,你会发现佛法里面很多矛盾;那么如果你能够一开始就能够往心地上去会,你会发觉佛法有无量无边的方便,这个是两个不同的方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