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个人学历和能力的关系,这里扯几句。
在封建时期是没有教育这么一说的,在那个时代,大部分孩童从小都要到农田里劳作,为家庭贡献生产力,所以力气大的男人在那个时代比较有地位,只有少数贵族才能学习某些技艺。
教育是19世纪之后才有的概念,学校的概念也仅仅存在100年而已。
如今的学校是奉行灌输式教育,人们认为,能够把越多知识塞进学生脑子里的就是好老师,而学生知识装地越多就越是好学生,父母拿着钱投资孩子,想着对方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式发展。
殊不知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们可能对某件事情很感兴趣,却在成长过程中被压抑,无法成为自己,而教育应该就是让他们找回这些被压抑的东西。
我们要改变的是整个价值观,什么时候,不再把升学率高的学校当做好学校,不再追捧只会灌输课本知识的名师,那么整个教育制度就有机会进行大的变革。
史少华对现行的教育制度,相当有意见。
其实史少华的智商并不低,因为从小失去双亲,所以在学校读书时,经常遭到来自老师和同学的歧视。
一怒之下,史少华不再喜欢做题,把大量时间放在看课外书上。
所以史少华的数理化成绩,经常不及格。
上课看课外书,你说分数会高吗。
还有英语,史少华不感兴趣,他不想将来做翻译,所以不愿背单词,中考只考了13分。
所以,史少华只有初中学历。
和徐灵儿相比,在学历方面,真的有天壤之别。
但徐灵儿不在乎这些,因为学历这东西,说白了,如果没有相应的工作映衬,也就是废纸一张。
君不见多少有家庭背景的,父母和亲戚有办法的,该生哪怕学历低,照样可以进重点大学,可以出国留学镀金。
这么说吧,古代寒门学子依然有考上状元、进士的可能,现行教育制度下,贫困学生几乎不可能有深造的可能!
因为从幼儿园起,在享受教育资源方面,不平等!
教育商品化越来越严重,也就离公平公正越来越远。
解玲玲见史少华坐诊时间太长,乘史少华歇息的片刻,劝史少华的诊断病人时间,减少一些。
史少华:"病人相信我们,我要把我学到的所有仙医术,用在病人身上,尽最大可能,治好他们的病。他们大多是弱势群体,到医院治疗没钱,所以我有责任爱护好他们。"
解玲玲:"史哥,只是这样,你太辛苦了。"
戴秋茵:"都像少华这样工作,我看医院要关门了。"
史少华:"动手术这一块,我不如医院。在正规医院里,有精密的医疗器材,我这仙医,主要是打通病人的经脉。手术切除这一块,我无法做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解玲玲:"看来医院治的是硬件,你治的是软件。"
史少华:"差不多。"
他们聊了一会,又有几个病人进入仙医馆。
不用多说,史少华又投入了紧张的工作。
解玲玲看着史少华工作投入的样子,心想全天下所有的仙医都像史少华这样认真工作,那天下的病人,岂不是洪福齐天?
戴秋茵也被史少华的敬业精神打动,感叹史少华这样的仙医,为什么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