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以色列军队的战略、
作战思想和作战计划
六天战争可以认为是经过巴勒斯坦战争和苏伊士运河战争获得新生的以色列国防军的18年建设的总结。
一、战略、作战思想
战争指导:
1.以色列的敌人是阿拉伯国家,不以其他大国为敌;在阿拉伯国家中,主要敌人是埃及。
2.必须打速决战。为此,必须进行先发制人的突然袭击。
3.必须在联合国和大国介入之前结束战争,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战果巩固国家的存在和消除未来的战争威胁。
4.决定以色列国家存亡的关键是军事力量,对国际舆论不可抱有幻想。
5.采取内线作战,各个击破阿拉伯国家军队,不同时进行两线作战。尤其是国防部长达扬,他力避对叙利亚、约旦同时开战。
作战思想:
1.现代条件下的战争特别是沙漠地的作战,其胜败取决于制空权的归属。因此,战争初期要通过空军的集中运用摧毁阿拉伯空军。
2.装甲部队是地面战斗的主力,要以奇袭和快速的机动作战席卷战场,不给阿拉伯军队以喘息之机。
3.野战指挥官必须处于战场的关键地点,成为机动作战的推动力。只要战斗损耗在50%以下,就应该完成任务。
4陆、海、空应协同作战,尤其应发挥空地协同的战斗力。总参谋部应为此创造条件。
5.情报是战斗力。战役战斗情报和战略情报的连续性极为重要。情报有助于发现决胜点和捕捉战机。
6.应利用天然屏障保障边境安全。
二、兵力
1967年6月4日,以色列军队总兵力已达25万人。其中常备军5万人,预备役20万人。陆军25个旅,22.5万人。25个旅中包括9个装甲旅、
2个机械化旅、10个步兵旅、
4个空降旅。除这些野战旅外,还有担任地方和边境守备任务的相当于15个旅(7万人)的部队。25个野战旅中,以22个旅编成6个师进行作战,其余3个旅担任后方警戒和作为预备队。
战前以色列空军有354架飞机,其中作战飞机为196架。开战时以色列空军的作战飞机的出动率达到了96%,而埃及空军仅为50%。
1963年,霍德将军的前任魏茨曼将军制定了战略空袭方案。作战部长魏茨曼为了使同僚理解掌握制空权是先决条件的道理,不得不花费两年的岁月。
六天战争前后阿以双方所拥有的飞机数:103-105页表格
三、西奈战线的作战计划以色列军队的作战特点在于:在时间上是速决战;在空间上是内
线作战。以军总参谋部在制定西奈作战计划时考虑的三大因素是:1、先发制人的突然袭击;2、迅速获得制空权,3、迅速歼灭西奈东部的埃军。这个作战设想是1963年拉宾就任总参谋长后拟定的。实施突然袭击的准备工作早在1965年年初就已经开始了。以色列空军编队不断在黎明时沿地中海向西飞行。初期埃及空军还能于黎明时采取1个小时的戒备态势,但到1967年中期就不以为然了。这和十月战争前看惯了埃军的动员、演习而丧失警惕的以军何其相似!
西奈地面作战计划是1965年起担任南部军区司令的加维什准将制定的。计划分四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作战:以塔尔师突破腊法‐‐阿里什海岸公路,以沙龙师突破阿布奥格拉‐‐乌姆&iddot;卡泰夫公路。
第二阶段作战:将约菲师投入塔尔师和沙龙师之间或者沙龙师的南侧,攻歼埃军部署在第二线(朱拜勒、利布尼)的部队。
第三阶段作战:集中塔尔、沙龙、约菲各师的兵力于纳赫勒、米特拉山隘、吉夫加法三角地区,攻歼埃军。
第四阶段作战,向苏伊士运河前进,并占领沙姆沙伊赫。
对于南部军区司令部作战计划中的第四阶段作战(向苏伊士运河前进),国防部长达扬在开战前曾表示反对。其理由是,以军在西奈半岛的前进不能超出米特拉‐‐吉迪一线,如果再向远处前进,战后就有极大可能被拖入到消耗战争中去。
各师下辖3个旅,兵员1.5万人。塔尔师下辖2个装甲旅、1个伞兵旅、
1个侦察队,坦克250辆。约菲师主力是2个装甲旅,每个旅各装备100辆&ldo;百人队长&rdo;式坦克。沙龙师的骨干是1个装甲旅(装备
150辆&ldo;谢尔曼&rdo;、&ldo;百人队长&rdo;式坦克)、1个步兵旅、1个伞兵旅。
南部军区加维什准将所指挥的部队总兵员7万,坦克750‐800辆。这些于5月中旬动员的部队采取了欺骗行动‐‐这是缜密的作战计划的一环。
3个师隐蔽地集结在内格夫沙漠的西北,一部兵力进行机动,似乎是要突破西奈半岛的中部,就像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时那样。
第三节先发制人的突然袭击--开战经过
决定开战,这是国家的重大决策,它意味着国家从平时转入战时。古往今来,国家转入战争的过程因时代、国家、以及战争性质的不同而不同,但事实上在决定开战之前也存在另外多种解决事态的方法。当今的危机处理,说起来也就是处理那些使当事国面临危机时不致走上战争道路的方法‐‐避免或遏制开战决定,诱导选择其他方法。
六天战争中的开战决心介于苏伊士运河战争中的过早的开战决心和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的过迟的开战决心之间。在六天战争前的危机事态中,以色列的决策者经历了何种过程走上战争的道路,而没有作出其他抉择呢?现在,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