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正确的战略和策略。
毛泽东在《论政策》这篇重要文章中,详细地阐述了这个问题。在帝国
主义势力问题上,他将正在侵略中国的日本帝国主义和其它帝国主义加以区
别;又将同日本结盟的德意帝国主义和同日本处于对立地位的英、美帝国主
义加以区别;还将曾经采取远东慕尼黑政策危害中国抗日战争的英、美同后
来放弃这个政策改为赞助中国抗日战争的英、美加以区别。在大地主大资产
阶级问题上,他把反对抗日的亲日派和主张抗日的英美派加以区别;又把主
张抗日但又动摇、主张团结但又反共的两面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同两面
性较小的民族资产阶级及中小地主、开明绅士加以区别。正是由于毛泽东作
了这样具体分析和区别对待,从而划清了敌友,确定了一定时期内的主要打
击对象。试想,如果没有这样具体分析和区别对待的政策,又怎么能够利用
敌人营垒中的种种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把敌人各个击破呢?可见,
谋略,无论是政治谋略还是军事谋略,本身就是一门科学和艺术。
(二)争取中间势力,扩大盟友
毛泽东在坚决反对树敌过多、打击面过宽的同时,一向强调革命总是团
结面越广越好,朋友越多越好,强调要利用一切机会,获得尽可能多的同盟
者,哪怕是暂时的、动摇的、不稳定的、靠不住的、有条件的同盟者,凡能
争取的要尽力争取,以利于反对主要敌人。他认为,争取中间势力是汲为重
要的。这里仅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争取中间势力作点说明。
中国社会是一个&ldo;两头小中间大&rdo;的社会。以阶级结构而言,在无产阶
级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之间存在着中间阶级(在抗日时期主要是指中等资产
阶级、开明士绅、地方实力派);从政党关系上说,在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
民党之间活动着许多民主党派和政治团体;从军事力量上看,在共产党领导
的人民革命军队同蒋介石集团直接控制的中央军之间,还有许多地方实力派
的武装力量及国民党的杂牌军队。因而,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中的顽固派蒋
1《毛泽东选巢》合订本第134页。
介石集团之间的对抗和斗争,一个重要侧面就是双方在政治上、军事上争夺
中间势力的斗争,谁争取了中间势力,形势就对谁有利,反之,谁就要被孤
立、遭失败。应当说,这个道理,不仅共产党明白,蒋介石集团也不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