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袁隗的话,灵帝也要恭敬三分。
但袁隗今日发难并不是为了什么国家大义而反对程长风,一是因为他是士大夫的代表人物,正想借这个机会向宦官势力发难,二来程长风在幽州和冀州交界处建立江山城,已经严重的危害到了他们袁氏家族在当地的势力发展,因此袁隗已然把程长风和他的江山城当成了眼中钉,除之后快。
&ldo;我觉得太傅大人的话很有道理。&rdo;三公之首,太尉杨彪出列道,他与袁隗一向交好。
一见三公之首都表了态,朝堂上的大小官员也纷纷表态,说什么;
&ldo;程长风大逆不道,擅改祖制,还信用贱民、匠人,私自设立民籍,收容流民……&rdo;等等罪状,不一列举,仿佛这普天下属程长风最为罪大恶极。
这边宦官张让迫于压力,也不敢开口,而且在他看来,程长风也做的的确太过分,自从当上了幽州刺史,礼数上少了许多,而且他现在的所作所为,已经引起了当今圣上的猜忌。汉灵帝有些偏听偏信的昏庸,但并不笨,甚至很阴沉,所以,这种情况下,张让选择了沉默。
面对这种情况,灵帝很高兴,这样他将有理由下召收拾那个擅自篡改祖宗制度的程云了。
&ldo;陛下,可否听我一言。&rdo;中郎将卢植突然出列,朗声道。
&ldo;爱卿请讲。&rdo;卢植是剿灭黄巾的大功臣之一,而且一贯忠心耿耿,灵帝对其还是很信任的。
&ldo;关于程刺史问题,微臣以为细细调查之后,再做论断不迟。&rdo;卢植的话引来一片惊呼,袁隗更是死盯着他。
&ldo;爱卿何出此言?&rdo;灵帝奇怪道,卢植身为士大夫集团的人,还曾受过黄门卫的诬陷,怎么这个时候和太傅袁隗做起对来?
&ldo;陛下,我的学生刘备现在那幽州刺史程云的门下,担任别驾从事一职,他乃是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玄孙的后裔,为人忠厚正直,乃少有的君子,我想他这样的人能担当程云下属,那么观其下而知上,这程云应该不是什么大恶之辈。&rdo;卢植到不忌讳什么,把自己和刘备的关系说的一清二楚。
&ldo;卢大人,你这样未免有些任人唯亲了。&rdo;袁隗冷哼一声,讥讽道。
&ldo;大公而无私,举贤而不必私!&rdo;卢植不理会袁隗挑衅,正声道,果然是一身正气,一时到也无人能反驳。
&ldo;卢爱卿仅仅因为此就如此相信那个程长风么?&rdo;灵帝还是有些不满的,只是卢植一向行为端正,他也不好说什么。
&ldo;当然不是,但陛下,可记得中平元年,黄巾势力正盛之时,那程云以1000之兵在幽州城外大破5万黄巾军,斩贼首程志远,如此之人,陛下难道觉得他会谋反么?&rdo;卢植据理力争。
&ldo;那他私改祖制,收留流民屯田又怎么解释?&rdo;汉灵帝真的有些生气了,他气卢植的不实时务,不体谅他对程长风作为的不满情绪。
&ldo;陛下,那程长风虽然未经允许,私自开荒屯田,但据我所知,他每年都要拿出一笔钱上缴朝廷,充实了国库,是不是啊,张常侍。&rdo;卢植像没有感觉到灵帝的不满一样,而是转问张让,他自然清楚这个当时在朝堂上力保程长风的人一定贪污了不少程长风上缴国库的钱财,不能不赞同他卢植的说法。
&ldo;呃,卢大人说的没错,这两年,程刺史年年都有上缴,并且比别的州郡都多。&rdo;张让这是实话,虽然这里很大一部分被他和其他宦官截留了。
&ldo;所以,臣以为,程刺史私收流民屯田固然有错,但其本意却是为了大汉,如果这十数万的流民没有在幽州屯田,而是四处流窜,各位大人请想想,这样的后果是什么?还望陛下三思。&rdo;卢植虽然没有明说,但朝堂上的大臣不是傻瓜,心下都&ldo;咯噔&rdo;一下,是啊,这十数万流民如果四处流窜,那可能又是另一场黄巾之乱的前奏啊。不过,这样大逆不道,惹皇上不高兴的话是没人说破了。
&ldo;喔……&rdo;灵帝显然也已经想到了这一点,脸色变得有些犹豫。
&ldo;陛下,切莫犹豫,这程云私改祖制,实在是罪大恶极啊。&rdo;袁隗一看这种情况,着急起来,但一时也找不到什么理由,因此也只能抓住这一条不放。
&ldo;袁大人,你这样打压抵抗黄巾,为我大汉流血的同僚,是何居心?&rdo;
左中郎将皇甫嵩出列厉声道,他和卢植相交甚厚,当日卢植被黄门左丰诬陷下狱,还是他向灵帝谏书才搭救的。
&ldo;我等在战场撕杀,辛苦灭得黄巾,却被尔等诬陷,实在可恶。&rdo;和卢植、皇甫嵩一起镇压黄巾的因功升迁的右车骑将军朱隽也出列保奏。
汉灵帝一看,立刻明白了为何今日卢植要和袁隗争斗,与其说他是为程长风出头,到不如说他代表了朝堂之上的军方势力代表。不过对于这点,灵帝并无意见,一个皇帝可不希望权利机关里一方势力作大,更多势力的互相钳制才有利于他的统治。
不过,对于卢植今天一再替程长风辩驳他却真的很生气,如果不是因为卢植一贯的正直之名和在士人当中的影响,他早就把他哄出门去了。
其实,灵帝这却是误会了卢植等人,他们三人都是性情梗直之辈,那卢植虽是大儒,但思想上却并不守旧,相反对程长风的&ldo;托古改制&rdo;很有兴趣,他今日在朝堂上为程长风不惜与袁隗等人激辩,完全是出于相信自己识人的眼力,与梗直的性情使然。而皇甫嵩、朱隽等人的参与,则更是因为于卢植交好,且看不惯这些文人是士大夫整天勾心斗角,却不干实事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