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带她唯一下了一次山。其实以她现在的身体,是不该下山去的。可是为了计划成功,他冒险带她和儿子下山一次。
在山下,他特意让人们知道,慕千山的妻子没有死。她服了天山上的雪莲花,又起死回生了。
消息散布开,从此便有武林高手陆续上山来寻找奇花雪莲。上山来的人,第一眼往往会被到处可见的雪莲花给惊悚到。怔愣过后便是惊喜若狂。可等到伸手yu摘时,偏偏又会听到慕千山的警告:那花上,有毒。沾上了五步内必死无疑。
高手们便会痛心疾首的问,究竟怎样才能完成采花工作。慕千山告诉他们,想要雪莲可以,有个条件,只要他们能在牌局中赢了他和他的夫人,他便会把解药jiāo给他们,到时想要多少花尽管去摘。
纸牌的规则是他绞尽脑汁想的。每一招每一步的设计都煞费苦心。五十四张牌设为一副,三副牌混在一起由四个人分抓。四个人两两相对为一组,每个回合的输赢以升级论。
输得厉害的那一方要给赢的那方敬大牌,又叫&ldo;上血&rdo;,而收大牌的赢家便叫作&ldo;喝血&rdo;。
另外还有许许多多的规矩。比如什么时候输家可以不必敬大牌,即止血;又比如什么时候赢家给输家反敬大牌,即反喝血,等等等等,所有细节无一不考虑周全。
慕千山这样的奇人设计出来的纸牌玩法当真是旷古绝今,jg彩绝伦。江湖中多少曾经叱咤风云的高手们,全都在不经意中沦陷到这牌局对打的深坑中。每个人起初时,都不过是为了得到雪莲而想赢牌。可是打着打着,便不知不觉的沉沦在牌张千变万化的路数里边,越来越不可自拔。
武林高手们赢牌时,会激动得蹦到地上躺下去打起滚来;输牌时,更会忍不住席地滚上更多圈以发泄心中的憋闷。
不论赢牌输牌,慕千山见这些人都愿意躺在地上打滚,于是心念一转间,便为这牌局起了个响当当的名字:打滚子!
本来,最初上山的人比较少时,都是慕千山和秋迪菲直接与他们对阵。可后来随着上山的人越来越多,秋迪菲身子又弱,慕千山便不再陪每个人都对阵。
他设下规矩,制定了一套有如打擂那样的选拔次序。从初赛,到复赛,再到决赛,一层层的选出赢家后,由最后赢头名的这对与他和秋迪菲直接对垒。
赢了他们,他将信守承诺,送雪莲。若还是输,可以自愿重新投入到选拔赛中,再拼得一次新的对垒机会。
许多年来,从这牌局问世开始,便没有人可以赢过慕千山和秋迪菲。俩个人胜便胜在心灵相通默契无涯。
而那些武林高手们,一年又一年的浸y在牌局比赛中,越来越上瘾越来越沉迷,不但人人不走,反而安心落户,势必要在有生之年成为打滚子的大赢家。渐渐的,开始形成这样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当天谁输得最惨,便轮到谁给一整座山上的人做一天饭;输得倒数第二惨的,负责整座山的卫生清洁;输得倒数第三惨的,去山里打足够山上人吃上一天的猎物……
多年下来,这些高手们有时似乎真的已经忘了自己当初上天山来的初衷是为了雪莲花了。一天天过下去,人们渐渐都觉得,在今后的小半段人生里,值得拼搏的其实只剩下一件事,便是如何在牌桌上打败牛叉夫妇。
百怪听完来龙去脉,对自己大侄子发明的&ldo;打滚子&rdo;神往不已,到处拖着人家教他。可惜那些武林高手们各个都像被妖魔鬼怪附体了一样,只惦记着自己手里的牌,那顾得上去启蒙好学新人。
最后百怪实在找不到人教,只好拖来慕牛牛连求带哄得要他教自己。慕牛牛鬼jg鬼jg,比那些大人按十人份加到一起更加难缠。最后百怪承诺把他所有的制毒解毒秘方全都告诉他,牛牛小少爷才不甘不愿的坐在板凳上开始谆谆诱导死老头同志步入打滚子的深坑。
起初时,忘尘等人看到百怪无耻下问的样子,全都不屑一顾,争先恐后的轻视蔑视以及瞧不起他。后来百怪学会了打牌规矩,上了桌,与众多武林高手一起在牌桌上厮杀起来,几乎达到了忘记吃饭,不愿睡觉,根本不去撒尿的境界,众人才对打滚子这个东西燃烧起熊熊的好奇之火,一个个的陆续钻研起打牌路数来。
那一天,忘尘也学会了打滚子,上了桌,以世外高僧身份参与进一场俗世纷争。待厮杀过后,高僧竟差不点动了还俗的念头。
原来人世间,还是有这样的东西,无论你是不是和尚,不管你是不是出家人,就算你号称已经四大皆空,可这东西它却总像是有着魔力般的,让你吃不好睡不香一直惦记着放不下,心心念念的想着,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够征服它……
95天山之上群魔乱舞
天山上的qg形,一天比一天诡异。原来只是光秃秃的一座山。后来来了个银发妖人,不知道用了什么招数,漫山遍野的开始疯狂长出雪莲花来。
山上本没有人。后来也不过就是来了一家三口而已。可再后来,居然来的人越来越多,简直就是人山人海。来的人全都说为了求花。可是如今那些雪莲花都已经多到搬去茅厕做清除臭味用了,那些求花的傻蛋们却依然赖在山上不走。
山上本来没有和尚。也没有尼姑。也没有彩虹。可忽然有一天,又来了一群人,其中有和尚有尼姑有彩虹。还有个疯老头。他们打着寻人的旗号上山,寻到了要找的一gān人下落后,却也没有下山去。
以前的天山,可真真是一方净土。净到鸟不拉屎ji不下蛋寸糙不生。可如今的天山,只差没有歌舞升平了。
每天不论日出日落,总有许多人守在方桌前,四个人一小伙,不知疲倦的抡胳膊砸着纸牌。
本来莲花培植专家慕千山同志秉持的是这样一个态度:谁愿意留在山上,随便。可自打山上来了两个年轻和尚之后,他的态度变了。
他用遒劲有力的大字写了一张告示贴在山顶:和尚与笨蛋不得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