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三十九军在朝鲜图片 > 第109章(第1页)

第109章(第1页)

&ldo;记者先生们,我今天是在用刚刚过去的历史事实在和你们说话。我是最有资格说话的历史见证人,因为我指挥自己一个连的战友们,在被美国飞机大炮轰炸成一片火海的山头上,坚守阵地4天4夜,打退美国人从一个排到一个营的十几次疯狂进攻,歼敌400多人,我带来的这件美国军官大衣,就是我们在这次战斗中的战利品。请记者先生们看看吧!&rdo;赵志立越讲越激动,因为他想起了那些朝夕相处把生命和鲜血留在2884高地的战友们,心里怎能平静下来呢?

这时,记者招待会的气氛严肃而平静。许多记者望着赵志立手中亮出的美式大衣,发出了一阵阵感叹声。

&ldo;no!no!赵先生,你不是连长,你是营长,而且是加强营的营长。否则,你们怎么能够阻止美军一个营的多次进攻呢?不可能!不可能!&rdo;这是一个对我军以小胜多不可理解的美国记者‐‐就是那个报道美军华川湖战斗失利后提出要求板门店谈判会场看一看胜利者赵志立的美联社记者。此刻,他正在装模作样、摇头晃脑地嗷嗷叫喊。

&ldo;各位记者先生,如果有人还不相信的话,那就请看一看2884高地的地形地貌吧:它位于鹰峰山以北两公里,东靠华川湖,西为北汉江,北有大水坝,南有春川至华川的一条公路。这里地段狭窄、崎岖、险要,高地正面不足500平方米。只要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不会否认这样的兵力部署‐‐这里只能展开一个连的兵力,根本不可能摆开一个营,更谈不上什么加强营了。现在,讲一讲我们那个营的兵力部署:一连在九万里2884高地,二连在沙天洞4361高地,三连在……这是明明白白的不容置疑的历史事实。谁也否认不了,谁也改变不了。&rdo;赵志立言之有理,有条有理地雄辩着。他看见记者们迅速地记录着,有的两手一摊,有的耸耸肩,做出各种无可奈何的样子。

这时候,会场上出现了一片暂时的寂静。

&ldo;尊敬的赵先生,我今天有幸听了你刚才一番精彩的答记者问,使我想起了历史上英国人和西班人在直布罗陀海峡争夺的欧洲半岛。你指挥的2884高地战斗,比起当年的直布罗陀战争的作用毫不逊色啊!你是东方直布罗陀战斗的胜利者……&rdo;这是一位有良心的外国记者,他情绪甚为激动地发出了心服口服的赞叹。

当有的记者举起手来还要提出其他问题的时候,主持记者招待会的我方工作人员摆着手宣布:&ldo;时间到了,不回答了。请诸位回去听国际新闻吧!&rdo;

赵志立从板门店回到部队后,各级领导和战友们听了他的报告,都非常振奋,非常满意,纷纷为他包饺子,祝贺他此行的成功!

第13章毛主席接见

我们首批入朝4个军的军长秘密回国向毛泽东主席汇报,毛主席请我们在他家里吃饭‐‐4菜1汤朝鲜的春天,山间丛林已经披上了绿色的彩装。在绿色的山坡上,盛开着五彩缤纷的野花。

1951年,第五次战役结束。我三十九军在成川进行整训,军部驻在简洞。我走出军指挥所的防空洞,一眼望去,美国飞机轰炸留下的炸弹坑旁,那一团团、一簇簇粉色的红色的金达莱仍然顽强地开放着,象征着朝鲜民族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

这时,防空洞里的电话铃响了。值班参谋对我说:&ldo;军长,彭总的电话。&rdo;我拿起话筒,传来了彭总那雄浑而亲切的声音:&ldo;喂,信泉同志吗?&rdo;

&ldo;我是吴信泉,彭总有什么指标?&rdo;

&ldo;我叫邓华同志带你们首批入朝作战的4个军的军长,回国去向毛主席汇报。你们4个军长自始至终指挥部队打了5个战役嘛!美国军队的秉性和脾气基本上摸到了吧,在朝鲜战争新的作战环境和条件下带兵打仗有什么经验和教训,有什么要求和建议?认真准备一下,回国的具体时间另行通知。&rdo;

&ldo;知道了,请彭总放心,我一定好好准备,把向毛主席汇报的任务完成好!再见。&rdo;

接完彭总的电话,我心里那种高兴的滋味简直无法形容。指挥所里那张作战地图,译电员送来的电报,一切的一切在我的眼里显得更加美好。我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马上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军里其他的几位领导同志,让他们也高兴高兴。接着,我们就一起研究:向毛主席汇报什么呢?经过一番认真地准备,刚准备好这份向毛主席汇报的提纲,我就接到志司的通知:回国的4位军长本月29日到沈阳集中。5月27日晚上,我带着这份提纲乘上一辆吉普车从简洞出发,途经顺川、清川江、云山、北镇回到祖国安东。

到了沈阳,我在东北军区第四招待所见到了三十八军军长梁兴初、四十军军长温玉成、四十二军军长吴瑞林。大家风尘仆仆,聚集在一起,每个人都抑制不住要赴京见毛主席的兴奋心情,谈笑风生。当时准许带妻子、孩子进京,我的妻子俞惠如带着二女儿从辽阳赶到了沈阳。

离沈赴京,列车专为我们加挂了一节软席车厢。东北军区司令员高岗、副司令员贺晋年专程乘车赶到沈阳火车站为我们送行,一再嘱咐我们把向毛主席汇报的任务完成好。

一路之上,我和俞惠如及女儿坐在软席卧铺包厢里,入朝一口气打了七八个月的仗,现在能够享受一下家庭的天伦之乐了,加上我和妻子、孩子都是第一次进京,所以每个人的心情是非常愉快的。俞惠如不时向我谈起军部在辽阳留守处的情况。7岁的女儿则一遍又一遍叨念着:&ldo;爸爸,我们要去见毛主席!&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