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穿越清宫排行榜 > 第105章(第1页)

第105章(第1页)

私贩稻米并不仅仅是张元隆一家所为。在康熙五十五年十月二十五日的御门听政之后的重臣会议上,康熙就指出,“张伯行曾奏,内地之米,下海者甚多……其载往千百石之米,特为卖与彼处耳”[42]。那为什么稻米私贩出洋屡禁不止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立法管理的不完善。《大清律例》是在司法实践中通过增补例文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的,而这一完善的过程到乾隆年间才大体完成。康熙年间的例文是很粗疏的。《大清律例·兵律·关津》“私出外境及违禁下海”条的律文仅仅笼统地规定:“凡将……军需私出外境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43]而“军需”的概念是很含糊的,稻米难说包括其间。康熙年间的例文仅仅指出“凡沿海地方奸豪势要及军民人等,私造海船,将带违禁货物下海,前往番国买卖,潜通海贼同谋结聚……正犯比照谋叛已行律,处斩枭示”[44],没有明确“违禁物品”的外延。真正明确规定严禁稻米出洋贩卖的例文直到乾隆元年才定例——“奸徒偷运米谷潜出外洋接待奸匪者,拟绞立决”[45]。张元隆之流正是钻立法的漏洞,大行稻米出洋贩卖的生意。而立法的粗疏,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康熙朝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摇摆不定。顺治十七年定例,民间禁止私造双桅海船,违者斩立决。康熙二十三年重开海禁,将私造双桅海船的刑罚减为充军。至康熙四十六年,商、渔船皆编甲取结,因而桅之双单并从其便矣。[46]这实际上给张元隆船队“立意要洋船百艘”的宏伟计划的实现创造了较好的政治环境。但是随着康熙末年江南大案迭起和由海盗迭生而造成的东南海疆形势的恶化,这一相对宽松的对外贸易政策逐渐发生逆转。张元隆案实际就是康熙收紧海外贸易政策的第一个信号,是康熙五十六年南洋禁航的先声。

康熙默许张伯行摧残张元隆船队的初衷固然有他的道理,因为站在维护清廷对江南的宏观控制的立场上,康熙的选择就是没有异议的。然而如果以对康乾盛世的历史反思的大视角来重新审视“大海商风波”的话,那么康熙的选择是失误的。张元隆曾有“立意要洋船百艘”的宏伟计划。如果假以时日,给以较为宽松的贸易环境,这支船队很可能成为东亚较大的远洋商业集团,对中国发展外向型经济,开拓海外市场极为有利。在18世纪中国内陆市场的粗放式开发大体完成,人民生齿日繁,人口与土地的矛盾日渐突出的形势下,把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和解决人口吃饭问题的出路转移到海上,不失为是解决当时盛世背后危机的较好办法。当然,在18世纪特殊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做出这样的选择是需要极大勇气的。做出这样的选择也就意味着国家经济战略重心的转移和经济体制近代转型的启动。发展外向型经济必然导致自然经济的转型和小农生产形式的破坏,这是儒家理念和理学思想所无法容忍的。因此,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康熙做不到,也不可能做到。

张元隆船队灰飞烟灭,这不是一个大海商、一支远洋商船队的悲剧,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悲剧。从某种意义上讲,康熙轻易地放弃了一次有可能突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进而推动中国社会向近代转型的重要契机,放弃了一次依靠民间经济力量控制东南亚贸易航线,从而重构中国东南海疆国防线、开拓中国经济增长新的地域空间、扩大中国在亚太地区区域影响力的天赐良机,这是十分遗憾的。康乾盛世把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经济、政治和文化推向了极致,却丧失了一些可以将中国导入近代化进程的黄金机遇,而让中国始终徘徊于传统的框架之中,这不能不说是康乾盛世的历史宿命。

参考文献:

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档案出版社,1985年。

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整理:《康熙起居注》,中华书局,1984年。

4.《清圣祖实录》,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5.张伯行编:《正谊堂全书》,福建正谊书院同治五年藏版。

6.张伯行编:《正谊堂文集》,福建正谊书院同治五年藏版。

7.张伯行编:《正谊堂续集》,福建正谊书院同治五年藏版。

8.马建石、杨育棠主编:《大清律例通考校注》,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

9.张荣铮、刘勇强、金懋点校:《大清律例》,天津古籍出版社,1993年。

(资料来源:本文由作者提供,本网首发,引用请注明出处)

[1]《两江总督赫寿奏闻张伯行案舆论并参劾张伯行折》(康熙五十四年正月二十二日),见《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第993页。

[2]《海洋被劫三案题请敕部审拟疏》(康熙五十年),见张伯行编:《正谊堂文集》卷一,福建正谊书院同治五年藏版。

[3]《海洋被劫三案题请敕部审拟疏》(康熙五十年),见张伯行编:《正谊堂文集》卷一,福建正谊书院同治五年藏版。

[4]《沥陈被诬始末疏》(康熙五十一年),见张伯行编:《正谊堂文集》卷二,福建正谊书院同治五年藏版。

[5]同2。

[6]《江南提督师懿德奏谢从宽处分运米战船案罪名折》(康熙五十三年正月十八日),见《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五),第390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