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就算王坦之真的建议,司马昱也不敢听从。
想要桓氏内乱,就得同时成功刺杀桓温、桓熙父子二人,只要有一方失败,就得做好迎接幸存之人的血腥报复。
要想办成这件事情,难度何其之大。
有了庆忌的先例在,哪怕有人愿意自断一臂,让妻子被司马昱杀死,也不能换取幸存之人的信任。
王坦之苦劝道:
“大王,截杀殷深源,只能图一时之快,却将带来无穷后患。
“殷深源虽死,于桓元子无害,大王反倒要被世人非议。
“桓元子必会以此事为由,问罪大王。
“大王!如此行事,得不偿失呀!”
司马昱闻言,逐渐冷静下来,其实他也只是在一时冲动之下,怒不择言罢了。
真要是派出刺客截杀殷浩,司马昱也害怕桓温依样画葫芦,自己就得生活在朝不保夕的恐惧之中。
司马昱带着歉意道:
“是我一时气急败坏,出言无状,多亏文度提醒,使我迷途知返,不至于误入歧途。”
王坦之闻言,终于放下心来。
司马昱之所以能够主持朝廷大局,不过是因为天子年幼罢了。
虽有太后临朝称制,但是不能安定人心,必须要由宗室长者代劳。
司马昱是晋元帝仅存二子之一,也是兄弟六人中的老幺,另一人则是武陵王司马晞。
由于司马晞喜好习兵练武,自然不能入江南士族的眼,他们历来轻视兵家。
因此只能推出擅于谈玄,更符合他们期待的司马昱执掌权力。
正如谢安当日与王羲之暗示的那样,司马昱并没有与其地位相匹配的能力,但却能有自知之明,凡事总要过问亲信的意见,不会自作主张。
也不可能当面答应王坦之的劝谏,暗地里再背着他悄悄行动。
殷浩的才能虽然不如谢安,但此时的名气却要比谢安响亮许多。
作为曾经的朝廷领袖,如今入楚为臣,而江南之人,谁又能够对此无动于衷。
殷浩以无颜面对旧友为由,与其子解释不往建康一行的原由,其实是担心自己会遭人毒手。
因此,自从获得赦免诏书,离开东阳郡以来,殷浩带着家人星夜兼程,终于赶到了江州地界。
桓温重新起用殷浩,是为了让殷浩在推行土断一事上,带头冲锋,而不是想要将他杀死,嫁祸给司马昱,从而找到发难的借口。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因此,等在州界上的并非伏兵,而是镇守江州的豫章太守桓冲所派来的接应之人。
桓温在得知桓冲已经成功接应殷浩,殷浩一家正被人护送前来襄阳的消息以后,对新近转任中书令的郗超笑道:
“也许后人回看老夫与殷深源之间的关系,会认为这是一段佳话。”
桓温年少时与殷浩齐名,盛年时二人各自执掌一方势力,相互争夺,年迈时却能够摒弃前嫌,一起在楚国推行土断,增强国力,替桓温再度北伐,打下坚实基础。
当然,这得是殷浩愿意配合才行。
但是其中,桓温一些弯弯绕绕的小心思,注定不会见诸于史册,后人只会以为这是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