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是玩家,但是他们却可以决定谁是最后的胜利者,”
阁下的话让柏林和程鹏安这两位南洋的情报负责人有些懵圈了。
“他们是?”
“他们的力量一直被忽视,但是现在,他们将会是决定性的力量!”
李毅安从报告中抽出一张照片,用笔在其中一位元帅的身上画了个圈,说道。
“朱可夫,胜利象征,他代表着军方,他们站在谁的背后,谁就会赢!”
军方!
谁能想到在大清洗的时候,几乎被扫荡一空的军方,会成为这场游戏的决定者呢?
以前李毅安曾看过一篇文章,其中提到赫鲁晓夫与朱可夫的决裂,文章是站在朱可夫的立场上写的,其中特别提到朱可夫的支持使得赫鲁晓夫成为最后的胜利者,而军方之所以支持赫鲁晓夫,原因很简单——他们同样不想贝利亚上台。
一句话,当年的“大清洗”让军方记到骨子里了——5名元帅中的3人、4名一级集团军级将领中的3人、12名二级集团军级将领的全部、67名军长中的60人、199名师长中的136人、397名旅长中的221人。
虽然那个活不是贝利亚干的,可却是他的前任干的,贝利亚那个家伙主持内务部的时候,也没少干脏活。
所以,对于贝利亚,军方的态度非常明确,那小子有可能再次发动大清洗,哪怕是他现在没有这个想法,但是谁敢保证他将来不那么干呢?
对于那些在卫国战争中的尸山血海中走出来的元帅来说,他们非常清楚应该怎么样保护自己。
这样的话……那就把这小子干掉吧!
这当然不是正变,而是为了保护自己,他们也不是要取而代之,而是会支持一个他们信任的家伙上台,这个家伙是谁呢?
就是赫鲁晓夫。
一直以来,赫鲁晓夫和军方的关系都是非常融洽的,而且他们在战争期间也有着非常紧密的合作。
也正是在战争期间的合作,让军方的人相信赫鲁晓夫绝对不会发动大清洗。
而这才是军方最终支持他的根本原因。
于是乎,军方成了赫鲁晓夫最大的支持者,甚至有一个说法,在钢铁倒下时,赫鲁晓夫之所以最晚过去,就是在和军方沟通,也就是朱可夫等人沟通。
真真假假尚不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最终的胜利者是赫鲁晓夫!
毕竟,这是历史!
同样也是军方的最终选择,只不过是现在支持赫鲁晓夫的军方并不知道,几年之后,在坐稳这个位置之后,赫鲁晓夫就会把朱可夫给打倒。
当然正像朱可夫他们现在选择支持赫鲁晓夫时的推测一样,哪怕是打倒之后他也没有肉体上消灭朱可夫,并且没有因此进一步扩大化,而是仅仅止步于朱可夫。
不得不说,这些从卫国战争硝烟中走出来的元帅们还是有识人之明的。
“那么军方会支持谁呢?”
“谁知道呢?”
李毅安耸了下肩膀,说道。
“对于铁幕另一边的事情,我们在很多时候只能靠猜测,这肯定是不行的……”
有时候还是需要装一些糊度的,李毅安并不想给人留下来,自己无所不知的假象,毕竟现在历史的发展正在一点点的超出历史。这也意味着他不可能永远成为一个准确的预言家。
说罢,李毅安把目光投向柏林,问道。
“所以以后我们应该加强在那里的工作。”
想要一直做预言家,只有加强情报工作,只有如此才能够在未来做出准确的判断。
柏林点点头。
“我明白。”
虽然很困难,但有些事情总需要去做。
随后李毅安又叮嘱他们加强对周边的情报工作。
“虽然苏俄的新领导层不管是谁,都会采取一个短期内缓和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