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小山重叠金明灭表达的思想是 > 第148章(第1页)

第148章(第1页)

云郁传了信使入帐。

这信使入帐,低身施礼:“小人拜见乐平王殿下。陛下修书一封,特遣小人前来,递于乐平王。”

云郁听到这信使称呼云灏为陛下,称自己为乐平王,一瞬间脸都黑了。

还好,只有杨逸在,没有大臣看见。

杨逸见那使者态度傲慢,有大不敬之意,想上前斥责,云郁无奈摆摆手,示意他算了。这人不过就是个传声筒,争这口舌也没有意义。

他命杨逸接过书信,拆开来细细阅读。

他读了约摸有半柱香的时间,其间不出一声,帐中鸦雀未闻。杨逸看他眉头皱了起来,目光严肃,脸色越来越难看,然而终于是无可奈何,叹了口气。他将那封信塞回信封,有些冷笑着问使者:“我若猜的不错,这是黄门郎祖莹的手笔吧?北海王不通文墨,写不出这样的文章。祖莹的文章,朕倒是能分辨的出来。祖莹文采不错,可惜失了臣节,朕深为遗憾。”

那信的内容,无非是劝降。云灏现在,仗着自己据守洛阳,是当真把自己当皇帝了,信里一副高高在上的口气。先是假装谦虚,说自己无意要当这个皇帝,只是因为贺兰逢春在河阴做的事太过分。他看不下去,才去梁朝请求援兵。然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大斥贺兰逢春,称其如何罪孽深重、死不足惜。提到任城、始平二王的死,哀痛一番,并劝说云郁回头是岸,不要与之同流合污。然后晓之以利弊,云郁若是投降他,就可以兄弟联手对付贺兰逢春。否则就是为他人做嫁衣,给贺兰逢春当傀儡。每一个字都十分有理,然而每一个字都等同于放屁。

云郁倒不觉得生气,只是心中有些感伤,自己已经落到这步田地。捉襟见肘,连云灏都能在信中拿捏他的七寸。他知道贺兰逢春就是一瓶毒药,跟他合作,无非是与虎谋皮饮鸩止渴。

只是,而今也只有先解了渴再说吧。

杨逸当这使者如此狂妄,云郁怕是要杀了他,然而并没有。云郁有些失落,叹了口气,让人打发那使者去了。

杨逸好奇那信里写了什么,却见他将那封信,举到蜡烛火苗上方。很快,便付之一炬。

杨逸看他脸色沉重,怕他真受了云灏那几句花言巧语蛊惑,影响了接下来的战事,遂劝道:“那使者的话看似有理,实则包藏祸心。太原王虽有过错,但眼下陛下还需依仗他。云灏不过是使的离间计罢了,想瓦解陛下同太原王的信任,以扰乱我军的军心。云灏打从他带着陈庆之一道入洛那天起,就跟陛下势不两立,再无兄弟之谊。他说这些蛊惑之词,陛下就当作耳旁风,别往心里去。”

云郁声音犹如一缕青烟:“朕明白。”

第87章撤与不撤(修文)

贺兰逢春亲自出战,率五千人猛攻河桥。然而这场仗,打的着实是艰难。

陈庆之下令死守。

伤亡惨重。

萧衍不肯增兵,对陈庆之来说本是劣势。但陈庆之向来是个果断狠辣之人,既知断了后援,索性就豁出去了,鼓舞众将士,说:“而今朝廷没有给咱们派兵。咱们孤军一支,深入敌国,而今陷入重围。一旦战败,咱们无路可退,必死无疑。你们若是想活命,想回家去,想再见到自己的妻儿,就给我打起精神来。打赢了这一仗,我一定带你们回乡。”

这些士兵们,远道而来。虽说都是经历惯了流血和杀戮的,可哪个又不是爹娘生父母养的?汉人从来都讲落叶归根,想到有可能会战死异乡,众将士一个个都哀声哭泣。

陈庆之让军中的书吏,发给每个士兵纸和笔,让他们留好遗书。不会写字的,让书吏帮忙代笔。士兵们各自将自己身上贵重的财物和书信一起拿出来,交给他们最信任的将军保管。

一日下来,死亡过千。

是夜,陈庆之清点完了死者和伤员,重新安排好了防守,做好了明日的战斗准备。他回到帐中,对着手边的伤亡名册还有那堆成山的一摞摞遗书,心情沉重的仿佛压着一块巨石。

打了一天,贺兰逢春撤退了。看起来似乎是自己胜了,但他心中的预感非常不好。他自从带兵以来,从没经历过这么惨重的伤亡。

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这样的事只有亲眼见到,亲身经历,才知道有多残酷。

这才是第一天。

接下来的战斗,让他感到巨大的压力。

他意识到,不管这一仗是胜还是败,他手下这些士兵中的大多数,都会死。

死在遥远的异乡。

无法由亲人安葬,魂魄永远回不了故土。

不论对魏国人,还是梁国人而言,这都是最可悲的事。南北两国风俗不同,但有一样,都信佛。他们相信来生,相信人死了会有魂魄。要有亲人收尸,为他们超度,这样才能转世投生。可若是死在异乡,就注定只能做孤魂野鬼,再无法投生。

他是个天生的军人。

他会打仗,会用兵,但他不懂政治。

萧衍派出这七千人北上,就已经把这些士兵们作为弃子和牺牲品。这是帝王的谋略。对于皇帝来说,七千人算什么?为了实现帝王的目的,牺牲七万人也不算多。可是作为一个军人,他得对自己的士兵负责。他自始至终只是想打胜仗,为国建功,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他从没想过要让自己的士兵全部去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