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有所不知,早在万历年间,我朝廷便已然下旨册封黎氏政权之主为安南都统使,地位与莫氏之主等同。"
"天启五年,莫氏政权的国都高平被后黎朝大军攻占,莫主莫敬宽向我大明求援无果之后,被迫辞去帝号,向后黎朝称臣。。"
事关安南国政,徐光启这位礼部尚书终究比司礼监王安更加了解一些,故此未等面露难色的王安做声,徐光启便是抢先一步说道。
只是此话一出,刚刚还鸦雀无声的乾清宫暖阁顿时沸腾起来,不少朝臣都是面露不忿之色,其中尤以次辅刘鸿训反应最大,单薄的身躯不断起伏着。
永乐年间,武德充沛的成祖皇帝派兵安南胡朝,将其改为交趾布政司,并纳入了大明版图当中。
宣德年间,受限于诸多因素,大明被迫放弃了统治不久的"交趾布政司",默许原陈朝后人复国,并将其册封为安南国王,而后又将黎朝统治者册封为安南国王,自此安南成为了大明名义上的属国,历任国王都需要接受大明的册封。
但无论是黎朝统治者,亦或者曾被朝廷册封为"安南都统使"的莫朝统治者虽然对外自称为安南国王,对内却是以皇帝自称。
此等明显逾越之举,对于自诩为天朝上国的明廷君臣来说,均是赤裸裸的羞辱。
并且与偏安辽东的朝鲜所不同,这"安南国"前身本就是中华版图的疆域,只不过因为唐朝末年,藩镇割据,静海军节度使趁着中原战火纷争之际,割据了安南,后被当地贵族推翻,并建立政权。
自此,安南脱离中原王朝的统治,成为了独立国家。
"如今莫氏之主是谁?"
不同于情绪激动的次辅刘鸿训等人,案牍后的朱由校反应倒是颇为淡然,脸上并没有露出太多意外的神色。
毕竟自宣德年间,朝廷放弃交趾布政司,并于当地撤兵之后,朝廷对"安南"的掌控力便等同于零。
而黎氏政权之主在国内自称为帝,也早已是人尽皆知之事,算不上什么稀奇之事。
甚至就连嘉靖年间,朝廷册封莫氏政权的开创者莫登庸为"安南都统使",默认其谋逆的事实,也是建立在他向大明自称为臣的基础上。
在朝廷裁撤了"交趾布政司"到莫登庸创建莫朝之间的这段时间,大明与安南甚至没有名义上的"属国"关系。
"启禀陛下,现任莫氏之主名为莫敬宽,再向黎朝称臣,辞去帝号之后,被封为通国公,仍旧住在高平。"
略作沉吟之后,礼部尚书徐光启便是朝着案牍后的朱由校回禀道,而反应过来的司礼监秉笔也赶忙朝着身后的随侍宦官使了个眼神。
司礼监作为内廷十二监中"权势"最大的署衙,对于朝廷的政务公文多有收录。
"黎朝之主呢?"
此时朱由校的注意力已是转移至大明疆域图的西南处,目光炯炯的盯着用红笔标注的"交趾布政司",神情很是深邃。
"应当是黎维祺。。"相比较与朝廷关系更为密切的莫氏政权,黎朝与大明几乎毫无来往,徐光启的声音也不由得有些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