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没有大夏在太平洋制约米利坚,那么米利坚可以肆无忌惮的派遣陆军进入到欧洲战场,帮着协约国打击同盟国。
可是现在,在大洋彼岸,一个拥有数百万精锐大军的大夏帝国,时刻威胁着自己的西海岸,这让米利坚将绝大部分的陆军力量放置在本国内。
欧洲那那边,反而成为了意思意思一下。
同样的,由于海军力量,也比原历史时空,少了几乎一半,让协约国同样没有办法对同盟国取得决定性,压倒性优势。
可以说,在这个时空,米利坚给协约国提供的支持有效。
这就导致,欧洲战场陷入到不利局面之后,米利坚的大资本阶层,对于他们的威尔逊总统产生了不信任。
这些资本,以为支持威尔逊,能够让他们在欧洲赚上一笔。
可实际上,战端一开,自己就被大夏给敲了一棍子,损失惨重。
钱没赚到,还出门亏了一笔。
这对于那些大资本来说,没赚钱就是亏,很何况还直接亏钱,这让那些大资本都威尔逊的支持度降到了最低。
而且,由于有林逸的暗示,一些犹太财团纷纷支持威尔逊的竞争者,希望能够把米利坚逼出协约国。
但是,威尔逊利用米利坚还处在战争期间,拒绝举行选举,这让那些犹太财团一个个只能吹胡子瞪眼的,只能干着急。
不过,在林逸的预计当中,大夏在这一次的战争中,并不想登陆米利坚。
不是林逸不想,而是大夏的力量还不够。所以,在开战之初,林逸定下了必须控制的区域,有了机会控制区域和非必要控制区域。
在林逸的想法中,到一战结束,大夏帝国必须要控制的区域地区,只有远东,西伯利亚南部,东南亚和帝国南部的群岛。
特别是马六甲海峡,吕宋群岛这些地区,因为只有控制了这些地区,大夏才能建立一条海上防御线,将帝国南部海域变成内海,杜绝一切从海上来的威胁。
而有机会控制的区域,则是中亚六国,澳洲和天竺。
至于为什么要把这些地区排在有机会控制区域,主要是这些地区的背后,不是约翰帝国核心区域,就是罗刹帝国的腹部。
这些区域想要拿下,帝国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但得到的实际意义并没有多少。
当然了,澳洲除外。
之所以不想去控制澳洲,主要是澳洲太大,想要全面控制,需要的兵力太多。
另外一点,则是林逸觉得,自己完全可以通过谈判去得到澳洲。
不要觉得澳洲那么大一块地区,约翰帝国不会放手,那你就要看看他跟什么比。
澳洲虽然重要,但是相对于已经处于帝国枪口下的天竺,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至于说中亚六国,这纯属一个意外。
林逸原本想的是,在打击罗刹帝国,夺取远东,南西伯利亚的时候,让帝国的势力渗透进中亚六国。
可是,就连林逸也没有想到,中亚六国当中最强大的哈萨克斯坦,竟然参与到了反对尼古拉的叛乱当中。
让帝国的势力顺利进入到了中亚地区。
除了以上这些,还有一些不在此次战争中,被当成目标的,例如中东地区。
当然了,米利坚的本土也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