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灵峰宗论导读全文阅读 > 6 第6集导读(第1页)

6 第6集导读(第1页)

《灵峰宗论》最快更新[630kan。cc]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13面。

丙二、别明

这以下我们来各别说明因地发心的差别相貌。我们看第一篇的论文,大家请合掌。

(一)不可不趋向者,中行之道,不可稍夹带者,乡愿之心。然狂狷似与中行远,而实不远;乡愿似与中行近,而实天悬;良以学道所最严者,在毫厘心术之辨。佛法中,亦有狂狷中行乡愿。创自凡夫,始闻妙法,直下以诸佛自期,乃至权乘小道,亦所不愿,是名真狂。既趋佛乘,九界事业,皆所不屑,是名真狷。了达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以心即佛故,上求无厌,与大智相应;以生同佛故,下化无疲,与大悲相应;念念悲智随四悉檀,善自护,亦善护他,是名真实中行。

倘名关未破,利锁未开,借言弘法利生,只是眼前活计。一点偷心,万劫缠绕;纵透尽千七百公案,讲尽三乘十二分教,兴崇梵刹如给孤独园,广收徒众如无相好佛,无明业识不断,俱为自诳自欺;况一知半解,沾沾自足,是望乡愿为极果,仅成乡愿真因而已。

好,我们加以说明。

不可不趋向者,中行之道,不可稍夹带者,乡愿之心。

我们一个大乘佛法的修行者,我们不可以不趋向的目标是什么呢?是一个中行之道,中行之道就是中庸的正道。中就是不偏,不偏两边叫中;庸是不易,不改变,就是中庸的正道。那么这是我们所必须趋向的目标,中庸的正道。

在这个趋向中庸的正道当中,值得注意的就是,你不可以稍夹带着乡愿之心。乡愿之心就是说,表面上是看起来忠厚老实,但是内心当中为了迎合世间而丧失了自己的自觉,就是谄媚于世间的意思,那么这个是我们在趋向于、在学习中庸之道的时候所必须要避免的。那么这个就是先做一个笼总的说明。

这以下把狂狷、中行、乡愿之间的差别做一个大纲的解释。

然狂狷似与中行远,而实不远;乡愿似与中行近,而实天悬;良以学道所最严者,在毫厘心术之辨。

狂狷,在孔夫子的开示上说,“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夫子说,如果在我的弟子当中、传承我教法的,“不得中行而与之”,我找不到一个能够信守中庸之道的人,“必也狂狷乎”——狂狷也可以了。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这个狂呢,就是他志节高超、不拘小节,做什么事主动积极;那么狷呢,是坚守志节、有所不为,做什么事比较保守。那么虽然狂跟狷表现的是一个主动积极、一个是有所不为的保守,但是内心当中都还能守住自己应有的节操。所以说呢,从他内心当中的节操来说,是跟中庸之道不远的。

乡愿“似与中行近,而实天悬”,乡愿表面上他做什么事非常的圆融,表面上看起来他是合乎了中庸之道,但是事实上是天地的悬殊。那怎么说呢?“良以学道所最严者,在毫厘心术之辨”,

修学圣道,最严谨的、就是最重要的关键啊,不在于外表的判断,而在于你的起心动念这个微细处去做一个判断。

那么换句话说,你失去你应有的节操,就算你表面上表现出来略似中行之道,但是事实上是天地的悬殊,关键是在内心的相貌,不在外表的情况。这段是一个总标。这以下把狂狷、中行、乡愿的相貌再详细地说明:

佛法中,亦有狂狷中行乡愿。

狂、狷、中行、乡愿本来是儒家的修行人的四种相貌,蕅益大师把这四种相貌会归到我们佛法的修行人。

创自凡夫,始闻妙法,直下以诸佛自期,乃至权乘小道,亦所不愿,是名真狂。

那么从一个具足烦恼业力的生死凡夫开始,他听到大乘的妙法,知道“万法唯是一心”以后,“直下以诸佛自期”,他马上就承担下来。乃至于权乘小道,这个权乘是别教的菩萨,小道是二乘的教法,亦所不愿,是名真狂。

六祖大师去黄梅参见五祖。五祖就说,汝是何方人,欲求何物?说你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你找我来干什么呢?六祖大师说,“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唯求作佛,不求余物。”说我是岭南人,我来参访大德,我不是想要做律师,也不是求做法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那么五祖就考他,说你是岭南獦獠,“若为堪作佛?”说你是一个边地的人,一个没有知识的人,你怎么能够作佛呢?

六祖大师说:人有南北,佛性无有南北。六祖大师这句话讲得真好。五祖大师说,这个人根性高,那么就叫他到厨房去历练。那么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六祖大师今生所示现的因缘是一个真狂,“创自凡夫,始闻妙法”,他刚开始也是在一个因缘当中听到几句《金刚经》,就“直下以诸佛自期,乃至权乘小道,亦所不愿”,就发下了一个成佛的志向。那么这种人的根性是比较主动积极的,真狂。

另外一个人,他在学佛的相貌是比较保守的:

既趋佛乘九界事业,皆所不屑,是名真狷。

这个人个性比较清高,有所不为,跟佛法事业不相干的事他完全不做,这个人是真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