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
一把伞倾斜了大半偏向身侧,执伞的少年身影干净,眉眼晕染在濛濛雨丝,如宣纸染墨般的深与安静。
那是年少时的晏词,在妹妹身边撑着伞,行走在杨林天街小雨。
连锁快餐的包装袋,红印白底的颜色,在前面女孩的手心里摇摆来去的。
她看着,开了口。
“哥哥。”
晏词侧目。
十分钟后,她手中多了一模一样的包装袋。
摇来晃去,在江南三月的雨。
而那也是晏歌每每往回想,在往事里记得最深的景象。
关于父亲的事情,母亲在时从未提起。或许也提了,只是她记不清。其他人对此则闭口不提。
父亲。
是其余家庭活生生的成员,也是所有人都对她三缄其口的秘密。
后来有一天,大约是高考刚结束的某一天。晏歌浇完外婆的花回来,看见客厅站着一道西装革履的身形。
他似乎在打量着这里的居住环境:旧沙发上摊着一把蒲扇,一盘切好的西瓜摆在茶几;此外就是书,《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还有装订成册的读书笔记,这表示,这个家里住着一个刚过高考的学生。
老式电风扇在吊顶转着,吱呀吱呀的。
那个人就看着这些,脊背如同定格,在盛夏黏腻热风里纹丝不动。
但也在她走近时,突然而极巧合的,他转过了身。
四目相对,她看见了他的脸。
不认识,却又熟悉得莫名。
所以她问:“请问,您是哪位?”
您是哪位?
那是她和父亲的初遇。
……
后来的事情就成了理所应当。
但即使是回了北京,也回到了父亲身边。但是同样,对过去的事情,曾城提得并不多。大多数时候,只是一笔带过。
当年一段过去已被尘封,更不必提活在过去里的人。
譬如说,江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