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从苏联到俄罗斯发生了什么变化 > 第85章(第1页)

第85章(第1页)

当时我们争论的焦点是:巴特曼诺夫的&ldo;严厉的爱&rdo;对不对?他为什么动不动就训斥下属?他训斥阿列克塞时,阿列克塞明明有理,何以非但不反驳还报以微笑?他只关心如何完成任务而不关心周围的人。党委书记则是作为他的对立面而出现的,他的作用是尽量冲淡巴特曼诺夫所制造的紧张气氛。这是否是有意安排在巴特曼诺夫身边的一个概念化的人物?阿列克塞刻骨铭心思念的妻子为什么最终也没在书中露面,t是否太残忍了一点?我们当时相当自以为是,认为问题提得深刻。在讨论中努力&ldo;正确&rdo;理解巴特曼诺夫,对他&ldo;严厉的爱&rdo;找出各式各样的解释理由。现在看来,是多么幼稚可笑!

1988年莫斯科现代人出版社出版了阿扎耶夫1964年写的纪实小说《车厢》后,人们才知道《远离莫斯科的地方》中的所有人物,除巴特曼诺夫和泽尔肯德外,从总工程师别里捷和副总工程师阿列克塞到各工段段长、各处主任、所有工程师和工人,通通是劳改犯。阿扎耶夫本人也是劳改犯。西蒙诺夫在1966年为《车厢》所作的序中写道:&ldo;在《远离莫斯科的地方》中只字未提劳改营,只字未提国家所急需的那条横贯远东的输油管道,不仅是战时自由人的手铺设的,也是劳改犯的手铺设的。&rdo;接着他解释&ldo;为什么没写出这项工程的全部真相,因为那时公布真相根本不可能。&rdo;如果我们知道巴特曼诺夫是劳改营的长官,我们的争论便多余了。也怪我们阅读时不仔细,其实巴特曼诺夫一登场便亮明身份:&ldo;工程管理局局长身着军服……他全身上下‐‐从雪白的领沿直到擦得亮晶晶的皮靴都闪闪发光。&rdo;这正是内务部的军装。小说先在《远东》杂志上发表,后才在《新世界》上发表。为此把阿扎耶夫召到莫斯科,让他根据《新世界》编辑部的意见做重大删改。保留了巴特曼诺夫的军服是为&ldo;点题&rdo;呢,还是匆忙中忘记删去呢?

按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车厢》在前,《远离莫斯科的地方》在后。先把罪犯用火车押解到远东,劳改犯才在远东铺设输油管道。但《车厢》比《远离莫斯科的地方》晚出版了四十年。出版时,阿扎耶夫已逝世二十年了。

蓝英年:去远离莫斯科的……劳改营‐‐从《远离莫斯科的地方》到《车厢》(2)

《车厢》是阿扎耶夫另一部重要作品。阿扎耶夫晚年在深夜里把自己的冤情向妻子倾诉,由妻子整理成书。他说:&ldo;也许为摆脱压得我喘不过气的重负。我确信我近来的病便是多年的折磨造成的。万一我无法痊愈,我的经历便会随我而去。妻子和孩子们便将从别人嘴里知道有关我的一切。噢,我知道别人的嘴是多么恶毒和不公正啊。&rdo;不把冤情吐出他死难瞑目。

1934年12月1日基洛夫遇刺,大批无辜的人被逮捕。不经审判便判处徒刑,把他们从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地押往西伯利亚和远东。《车厢》所写的便是押解罪犯的列车中的一节车厢里发生的事。关押在这节车厢里的有盗匪、富农和反革命分子。反革命分子中有书中主人公米佳、工程师沃洛佳、绘图员科利亚、掏粪工斯捷潘、歌唱演员彼得罗、惯盗伊戈尔、厂长亚历山大、列宁格勒区检察官费奥多尔和党务活动家济明。通过这些犯人的离奇遭遇,多角度地展现出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的严峻现实。西蒙诺夫写道:&ldo;我读小说时,不能也无法忘记,阿扎耶夫同他的主人公一样,十九岁时莫名其妙地以罪犯身份出现在远东,他所经历的一切同米佳一样。&rdo;可以说米佳即阿扎耶夫,阿扎耶夫即米佳。

1934年米佳十九岁,在莫斯科一家工厂做工,同时在戏剧学院学习。他精力充沛,工作学习两不误。未来充满阳光。新年前三天他同女友玛莎滑冰滑到冰场关门。就在这天夜里米佳被捕了。侦察员指控他对基洛夫遇刺无动于衷。仿佛他幸灾乐祸,对基洛夫案件的审讯的公正表示怀疑,对工人致斯大林信中的&ldo;我们明白你在这些日子里心情多么沉重&rdo;这句话做了不正确的解释。这当然是无中生有的指控。米佳父亲曾在基洛夫领导下工作,对基洛夫感情很深。米佳受父亲影响从小热爱基洛夫,怎么会幸灾乐祸呢?他同侦察员吵起来,侦察员掏出手枪对准他的脸,叫他冷静,并告诉他有人告发了他,如他能告发别人,帮助安全部门清除敌人,可减轻他的罪行。米佳无人可告发,被判处三年徒刑。他原以为这是个误会,父亲会替他说清,很快便会释放,哪知父亲在他之前已被捕,后瘐死狱中,1955年才平反。米佳完全绝望,幸亏济明等老布尔什维克开导他,叫他坚持住,在任何环境中都要保持做人的尊严。米佳晚年回忆道,如果没有济明等人的支持,他不知自己会怎样,或干出蠢事,或同盗匪混在一起。他们到达位于斯沃博德内市的劳改营后,米佳被分配在化验室,他拼命工作,被提前释放。劳改营留他以普通公民身份在原处工作,他谢绝了,决意返回莫斯科父母身边,寻找不知他突然失踪原因的玛莎。一到莫斯科他才知道父亲被捕,而刑满释放人员在莫斯科不得停留二十四小时。米佳只得返回劳改营,仍在原处工作,但已经不是犯人了。他工作得极为出色,并在冻土地研究方面做出贡献。劳改营替他撤销前科,已经不是刑满释放人员了。他再次返回莫斯科,没想履历表像一道高墙,把他同莫斯科隔开。他不仅仍不能在莫斯科居住,也不能在其他大城市居住,只好第三次回到远东。此时他已完全打消回莫斯科的念头,潜心研究冻土地,并写出一部颇具科学价值的专著。他在写专著时回忆起他和劳改犯们铺设输油管道的日日夜夜,又写了一部小说,发表在《远东》上。这部小说便是《远离莫斯科的地方》。《远东》是一本发行量很小的杂志,小说没产生多大影响。这时苏联虽战胜德国法西斯,但国家遭受严重破坏,极需唤起人民劳动热情的作品,鼓舞人民重建家园。《新世界》主编西蒙诺夫在《远东》上发现《远离莫斯科的地方》,正是自己寻找的作品,便决定在《新世界》上发表。小说给米佳,即阿扎耶夫,带来巨大荣誉,他毫无阻碍地回到莫斯科。尽管他的作品影响极大,人人争读,但在那些艺术上平庸、政治上霸道的作家眼中他仍是有污点的人。他们虽在创作上无法同他竞争,但也有比他骄傲的地方:没坐过牢。阿扎耶夫没能入党,因为同行们咬住他&ldo;污点&rdo;不放。米佳深夜对妻子说,有人不断对他说:&ldo;何必老提过去!&rdo;他则认为为了将来决不能忘记过去。&ldo;我的经历只是一个人的提醒。我个人的命运以及千千万万经历过痛苦与不幸的活着的和死去的人的命运,是我们整个民族命运中的不可分割的部分。&rdo;由此看来,他写《车厢》时已远远超越了个人的动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