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指南针确实很重要,不管是在哪个领域都能发挥很大作用,行军打仗,出海经商……该如何把它改进的更加精确,小巧又方便携带呢。
祖冲之的脑中闪过无数想法。
……
北宋,沈括没想到天幕竟然会提及他。
科学家,这个称呼好生奇特,不过他很喜欢。
看来自己还是作出了一些成绩的,天幕说他对指南针的制作和改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诶,沈括很高兴。
竟然比那欧洲领先了400年吗,而且指南针是在我大宋时期流传至海外的。
沈括非常优秀,甚至能称得上全才,但是他又过于看重名利,见风使舵,所以他在朝廷的名声其实并不好,甚至能说是很差。因为大家都怕被他背刺。
而天幕告诉他,他想要的名声拥有了。后人记得他,认可他的贡献。
后人认可了,朝廷就会放在心上。
这让沈括心中一松。
人一旦拥有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就会变得大度,因为自己已经拥有了。
这种感觉非常奇妙。
就是感觉自己好似是在一个普通的日子里,做着日常会做的那些事,但在历史中,这却是非常重要的一段时间。
自己研究琢磨的本来只是闲暇时的爱好,但把历史拉长,竟然发现是参与进了一件重大的事。
沈括为自己能加入到这种重大的事感到荣幸。
他迅速整理好衣冠,看了天幕后,官家必定会召见他的,他要早做准备。
现在时间节点还早,大宋还有机会,这次,一定,一定要牢牢抓住时机啊。
为了保住自己的名利,他也得加把劲。
许多宋人也开始有了紧迫感。他们认真的盯着天幕的一字一句,企图从中找到破局之法。
重文轻武,军事文明,那就把武将先扶起来!就算那些文官不乐意,就算官家有其他想法,他们就吵,就不停地闹,烦都要烦死他们!
他们再能,面对汹汹的民意还能能到什么地步去,如果上头不改,就别怪他们推能改的人上去!
有了国外的矛盾,也有一些人逐渐改变了立场,纷纷聚在一起,他们再怎么样也是汉人,站在汉人利益角度,如何能容忍异邦踩在自己头上。
他们靠着我们的指南针航海,获得了那么多财富,还敢把主意打到我们头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海洋贸易,货币,许多人从天幕中得到了些许灵感,反正都去试,结果总会比天幕说的要好吧。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不抑商的朝代。
土地可以自由买卖,摆脱了小农经济模式,农业进入了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
社会经济生活也已经进入了商品化,而不再是简单的自给自足。
宋朝的工商业高度发达,迅猛发展的工商业也使得宋朝社会高度繁荣,国家和人民都非常富裕。
因此,商人还是有一些话语权的,许多精通商道的人,纷纷献策,企图能寻到一条对大宋更有利的货币政策。
……
另一边的赵匡胤简直心塞到了极点。
原来这些东西大部分是在我大宋发展起来的吗,四大发明,听听这名头,看看那欧洲人在干什么,再看看我大宋!
赵匡胤觉得天幕就是来克他的,每次他心情好一点都要给他一记重拳。
我大宋的皇帝到底在干什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