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
每多买一台飞机,余天就能多赚4000多万。
有人可能会问。
苏联实际卖价是3000多万,就算是最高价卖到6000万,不也只是3000万的利润吗?
别忘了。
苏联的交易方式可是以物换物,市场可以由人力操纵,货物的价格正在逐渐提高,等到最高点的时候进行交易便可。
“两台。”
李维比了比手指,“本来打算买下一台,但看在您余老板能让人一百万个放心的基础之上,我决定再向总局争取争取。”
“好!”
余天轻轻点头,“李老板,您要是真能定下两台的话,咱们现在就可以签订协议。而且我保证,事后,我更会让您再次一百万个放心。”
不用想也知道李维这般贪婪之人在琢磨什么。
人的贪欲无穷无尽。
就算余天不提,李维肯定也会提,还不如及早提出来,堵住他的嘴,免得价格水涨船高,尽快签下购买协议。
果不其然。
话一出口,李维连连夸赞余老板会办事。
不止如此。
他还特别提出,只要余老板能让剩余两个航空公司老板八十万个放心的话,他也可以一并办了,“毕竟我和他们熟识,说起话来比你要痛快,八十万个放心,想必没有问题。不过不管到什么时候,您都得让我一百万个放心才行,咱们可不能坏了规矩。”
原来还想对缝。
可以。
二十万的利润空间,对于一个领导来说不算太多。
余天欣然接受。
如此一来,还能省去自己跑腿的麻烦。
李维也不磨蹭,立刻签下协议,当场保证民航总局一定会同意进购两台苏联飞机,“就算不从苏联买,也要从别的地方买,我签完了,来,余老板,您也签个字。”
痛快。
说句实话。
人与人的交易其实真的很简单,前提是建立在双方都达成心理预期之下。
李维要的就是钱。
1984年的一百万,可以让他买很多东西。
别墅、好车、送儿女出国留学都不是问题。
其实他可以要得更多。
但他也明白一点,知道什么叫适可而止。不止是担心余天不同意,更是担心贪得太多,会出现更大的安全祸患。
但是。
还有一个重要条件没提出来。
就在余天准备签字之时,李维又补充了一句,“我说余老板,刚才没说明,这百八十万的放心,可不包括我的上级,你懂我的意思吧?”
原来是在这儿等着呢。
余天心想,李维不会狮子大开口,想说领导要千万个放心吧?
那样的话。
着实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