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无论如何,这些官位不能虚设,也就导致这些人只领俸禄不干实事,礼部还要好上一些,因为皇家祭祀礼仪繁多,他们也不算无所事事。其实高俅刚来的时候就想吐槽了,这大宋的官制不可谓不乱,其繁杂的官制使得不少人才权利重叠,不过因着水浒传的世界观不同,这里更像平行线上的大宋,好在方便了高俅,所以工部尚书这才有时间天天忙着修路。高俅拉着礼部尚书进屋细谈。“本官已经禀告过了官家,官家也同意将邸报正规化,但碍于本官的身份,所以这件事还得麻烦尚书了。”礼部尚书一脸不乐意:“本官也不是无所事事的。”高俅知道和他说正规的那一套说不通,所以他直击重点:“其一,本官有把握将报纸做到大宋人人都愿意买来看,其二,报纸上的gg费绝对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到时除入国库的部分,这剩下的油水可大多都归礼部啊!”礼部尚书这才上心,他从不怀疑高俅挣钱的本事,这不工部尚书虽然白了头,但他的私库可比得上几年的俸禄了。礼部尚书几乎立刻换了一种态度:“高太尉,还麻烦您具体说说。”高俅笑笑,成了。办报一事不算太难,得亏活字印刷术已经成熟,不然这报纸还真办不起来。高俅将具体事宜和礼部尚书商量完成后就呈状于朝廷,毕竟是要办官报,流程还是要走的。因为高俅事先打过招呼,所以准呈很快下达。而两府官员对此也并无他异,其一是因为官府本来就有发放邸报的习惯,其二则是因为民间小报肆意,由官府出面也好。彼时的他们还不知道报纸将在不久的将来风靡整个大宋,它将大宋的文艺发展至一个全新的高峰,并且一直延绵千年。这件事表面上由礼部在管,实际上里面的内容多为高俅的注意,这也是高俅当初就和礼部尚书协议好的。最近一个月高俅都在忙报纸的事,虽然高俅觉得可以多印些,但礼部尚书觉得他们还是悠着点好,高俅也就随他了,反正到时候忙的还是他自己。而这一个月之间,汴京城开始风靡起一道美食。高俅也没想到武大郎能将油条卖的这么火爆,其实在吃食上,高俅并没有把握能抓住汴梁百姓的心,盖因此时的饮食文化已经非常丰富了。武大郎并未将油条卖的很贵,但他也确实低估了汴京人民的消费水平,高俅给武大郎的铺子不在城中心,而是远在城郊,但油条还是卖的火爆,甚至已经火到城内了。高俅思来想去后决定再加把火,这报纸上的第一批gg就留一份给武大早食铺吧。皇宫内赵佶新奇的阅读着手中的两份报纸。高俅把版面设计成了宽390高540的四开大报,其丰富的内容可比之前的邸报有意思多了。“高俅啊,这上面几字就是你之前央求我写的那个?”高俅淡笑:“这是当然,唯有官家的瘦金体才配得上这两张官报的题。”这话一说,赵佶果然满意的笑开,他对自己的瘦金体向来骄傲的很。而落在“大宋日报”下醒目的“教主道君皇帝”标题则让他忍不住去细读。这一年,赵佶自封教主道君皇帝,赵佶尊信道教的事天下皆知,而高俅就忍不住做了一回标题党。当然,里面的内容他可不敢瞎编乱造,他在这一标题下主写赵佶的一些正面事迹和道家一些正向理念,其他人爱不爱看高俅不知道,反正赵佶喜爱的紧。再向下看去:“辽国董庞儿拥万兵起义兵败”“金下令禁止同姓婚姻”“宋封段和誉为大理国王”“金大败辽怨军收降显乾等八州”“明堂建成”数多大标题下详细写着上半年发生的大事,就连对朝政不喜的赵佶也看的津津有味,原因无他,报纸里面多为扬宋贬辽之事,至于其他几个小国,赵佶根本不放在眼里。未免枯燥,高俅还特意开了两个小版块,一个是苏轼苏大学家多年的游历史,另一个则是专门介绍汴京城的风土人情。还有写边边角角还收录了些诗书字画、品茗观棋等雅事。若说大宋日报的内容多为家国天下事,那东京时报则偏民间一点。当然,头版标题是醒目的“科举之路”这里面不仅写了一些历年科举的真题,还嘱咐了明年科举的一些注意事项。是的,明年是恢复科举的第一年,十三年前,赵佶在蔡京的请旨下废除科举,取士悉归学校升贡。蔡京被处决后,包括高俅在内的一众官员请旨恢复科举,在历经一年之久的请愿中,赵佶下令明年恢复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