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授又走了两步,速度陡然加快,走到公孙瓒身前不远处,语速也加快了不少:“我家主公时常说,蓟侯,戍卫边疆,斩杀胡虏,实在是人臣之楷模。他只恨没有像蓟侯这样的一身武力,不能像蓟侯一样报效国家。”
公孙瓒最自豪的,便是他对异族的彪炳战绩,如今听沮授提起,自是挠到了他的痒处。
“韩文节过誉了。”公孙瓒只能如此说道,但他脸上的喜意,却是谁都看得出来的。
“如今我军与蓟侯交战,若是败,对我家主公而言,自然是一场灾难;可即便是我军侥幸,战胜了蓟侯,却也未必是一件好事——蓟侯的兵马,原本就是用来斩杀胡虏的,若是伤损在我军刀兵之下,实在可惜……败不喜,胜亦不喜,我军自是不愿战,此其三也。”
说到最后,沮授总结道:“有这三个原因,冀州上下,固然是不愿与蓟侯一战的,但蓟侯若是一意孤行,我军即便是再不想战,也只能舍命陪君子了;当然,若是蓟侯回心转意,愿意与我军化干戈为玉帛,我军上下自是不胜欢喜,届时,我军当送还公孙越将军,不知蓟侯当如何决断?”
公孙瓒沉默了。
沮授说的三个原因,正好也说到了他的心坎上。
第三条自是不必说,这等吹捧,正好让他舒舒服服。
而第一点,公孙瓒自是不甚在乎治下居民是否安泰的,但是他非常在乎他治下的收成。收成好,他才能有更多的钱粮增强实力,若是因为一场不能获胜的战斗而耽误春耕,确实划不来。
更何况,他们深入冀州境内,补给线拉得很长,僵持下去,消耗的钱粮也要比冀州军多一些。
至于第二点,则更是公孙瓒一直在想的问题。
他在发现袁绍的盘算之后,便一直担心会被袁绍渔翁得利。
沮授所说的冀州军不愿战斗的三个原因,反倒像是在帮公孙瓒分析,坚持战下去对公孙瓒有什么坏处。
当然,最让他心动的,还是沮授最后说的那个条件。
送还他的从弟,公孙越。
说实话,在最开始得知白马义从大败,公孙越被俘的时候,公孙瓒是在心中狠狠地痛骂了公孙越一顿的,如果公孙越当时敢站在他面前,公孙瓒甚至连杀了对方的心都有了。
但现在一天过去了,公孙瓒也逐渐冷静了下来,血浓于水的亲情在他心中,逐渐占据了更重要的地位。
若是冀州军能释放公孙越,那么停战……倒也不是不可以商量。
公孙瓒环顾四周。问道:“诸位,你们如何看待此事?”
之前便当过好几次出头鸟的严纲,马上跳出来反对道:“主公,我方实力远远强于冀州军。怎能与他们休战?”
严纲话说完,便有好几人跳出来,支持严纲,反对停战。
“住口!”公孙范忍不住大声呵斥道:“汝等都只想着打仗获取战功,可有一人考虑到。我二兄还在冀州军手上,若是不休战,他怎么能回来?兄长,愚弟以为,当听从公与先生的提议,与冀州军休战。”
附和公孙范的人,便少了许多。
公孙瓒的视线在两伙人之间来回穿梭,心里渐渐有了倾向性。
还是换回公孙越罢!
他毕竟还是很重视这个从弟的。
何况,在公孙瓒内心深处,还有一些小算盘。
他此番进犯冀州未果。还打了几场败仗,若是直接退兵,难免会被人耻笑,这有损他的英名。
但若是有公孙越作为借口,那影响就小了许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