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目录 > 第49章(第1页)

第49章(第1页)

吉尔杭阿向皇帝报告他和三国公使会谈中曾驳复了修约的要求:&ldo;当答以英夷原定章程,名为万年和约,本无十二年变通之文,即当永远遵行,包酋(指英公使包令‐‐引者)不应有此不经之谈。美、法二夷,虽有十二年变通之约,而无另定新章之语&rdo;2。在这点上,吉尔杭阿比叶名琛高明一些,他至少把条约原文查了一下。但是吉尔杭阿向皇帝建议不妨接受修约的要求。他说:&ldo;兹麦酋(指美公使麦莲‐‐引者)固执十二年变通之约,欲由长江直至汉口设立码头,势将无从阻止。莫若将机就计,钦派资深望重之大臣,前来议定妥协章程,允其所请。……否则一朝决裂,乘金陵未复之时,闯入长江,诸事不复受商,动辄为所挟制,一误再误,长江中又添一巨患矣&rdo;3。原来这时三国公使已先后访问天京,他们中,特别是美国很明显地表示愿意给清朝政府以军事上的帮助来换取条约权利的扩大。据两江总督怡良说,美公使麦莲交给他的照会中有&ldo;如蒙奏准,自当襄助中华,削平反侧,否则奏明本国,自行设法办理&rdo;4等语。

所谓&ldo;自行设法办理&rdo;则又包含着威胁的意思。一般说来,当时在上海的清朝官员与买办资产者的关系最深。吉尔杭阿就是最早主张对修约要求全面妥协,以换取外国的帮助的一个官员。但吉尔杭阿的主张遭到朝廷的驳斥。皇帝的上谕说:&ldo;著吉尔杭阿相机筹办,示以抚绥之恩,折其虚骄之气,俾不致更萌妄念,方为妥善&rdo;,同时命令长江上的军事长官&ldo;于江路下游圌山关一带,扼守海口,毋令夷船阑入,致与贼匪勾结&rdo;1。可见清朝政府这时仍怀疑&ldo;外夷&rdo;和太平军&ldo;勾结&rdo;,所以虽然不愿意惹怒洋人,但认为吉尔杭阿的建议是不可行的。

咸丰四年八月英、美公使乘兵船到大沽口,法国公使没有同去,只派使馆秘书同行,这是因为法国的兵船这时正在修理的原故。他们声称,北上的目的是要面见皇帝和大学士,提出要求。清朝政府连忙派出官员到大沽口外拦阻。英国公使包令书面提出了十八条要求,美国公使麦莲也提出了十一条要求,其主要内容就是上述英国原定的方案,一句话,就是要使中国按照西方侵略国家的利益全面地向它们开放。清朝政府看了这些要求后,认为&ldo;所开各条,均属荒谬已极,必须逐层指驳,以杜其无厌之求&rdo;,只有关于&ldo;民夷相争&rdo;要求&ldo;秉公办理&rdo;的问题,上海外国商人要求减免欠税的问题,广东茶税要求减轻的问题,这三条,还可考虑,但也只能到广东去具体商量2。

英、美公使这次北上虽然未得到任何满意的结果,但他们并没有坚持要到天津和到北京,而是悄悄地又回到了上海和广东。清朝政府认为这是他们并没有多大伎俩的证明,却不知道,这些国家本来想对中国国内形势发展再观望一下。而且,当时英国和法国由于同俄国间的克里米亚战争尚未结束,不可能在远东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所以它们在中国暂时避免采取过于强硬的态度,以免使自己反而处于窘困的境地。

广东的叶名琛在英、美等国公使北上时向皇帝报告说:&ldo;该夷酋等如果经抵天津,无论所要求者何事,应请敕下直隶总督,仍令该夷酋等速行回粤,臣自当相机开导,设法羁縻,以期仰慰圣廑&rdo;1。似乎他很有办法来对付&ldo;夷酋&rdo;,但事实上他的&ldo;设法羁縻&rdo;仍旧是封建官僚惯用的推托、拖延的老办法。

到了咸丰六年(1856年)六月,叶名琛又奏报英、美、法三国重新提出修约问题,虽然他仍说不出任何对付办法,但他自信地说:&ot;嗣后该夷酋,无论行抵何省,总令其回粤听候查办,臣(叶自称)自当随时驾驭,设法箝制,庶可消患于未萌也&ot;2。

咸丰六年提出修约要求的三国中,活动最积极的是新任美国公使巴驾。巴驾本是个传教士,多年在中国活动,并当了外交官。巴驾带了以美国总统名义写的信到中国。他竭力主张用兵舰做后盾来向清朝政府提出要求。但是美国政府当时并不可能用较多的兵力到远东。巴驾先在广州与叶名琛交涉无效,随后到福州想经过闽浙总督投递总统的书信,也遭到拒绝。他又到上海,想经过买办官僚吴健彰做媒介来使清朝官方同意进行全面修约的谈判。这时,吴健彰已被革除苏松太道的官职,但仍为官方所倚重。两江总督怡良在巴驾到上海后向皇帝报告说:&ldo;该护道(摄理上海道)蓝蔚雯,邀同吴健彰往晤巴驾,询其来意,据称该国王因十二年之期已满,给与国书,须入京面告大皇帝,有酌办事件&rdo;。怡良评论说:巴驾的&ldo;言词要挟,居心实属叵测&rdo;1。巴驾究竟说些什么,在外国文献中有记载。他说:&ldo;到了今日,只有让叛乱的人们(指太平军)知道,英、法、美三国联合一致,同情并支援清朝政府。这样叛军将会看到,他们是无力抵抗这一巨大力量的&rdo;;但是&ldo;如果大皇帝拒绝西方国家之友谊的表示,则将来的发展是难于逆料的。而且,如果太平王今后对外国公使建议签订条约,各国公使接受他的建议,大皇帝是不能埋怨我们的了。&rdo;2

巴驾在上海用空言要挟没有能达到目的,他因为没有兵力,只好回到了广东。英、法两国虽然都支持巴驾的活动,但他们认为根据咸丰四年北上的经验,不使用武力是不会有效果的。所以它们的公使没有同巴驾共同行动。英国公使包令当时向政府报告说:&ldo;我的意见仍然是以单独行动,而没有一支堂皇兵力助其声威,欲求从中国人方面取得任何重要让步,是毫无希望的。&rdo;3英、法对俄国的克里米亚战争在1856年结束,它们已有可能调动兵力到远东。当巴驾由上海回到广州的时候,英国开始动起手来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