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冯骥才作者 > 第45章(第1页)

第45章(第1页)

然而,&ldo;低层次旅游&rdo;更严重的恶果却是将中华文化粗鄙化和浅薄化。

旅游者从中获得的只是一种&ldo;不过如此&rdo;的印象。国人便由此妄自菲薄,洋人则因此把东方文化看瘪了。因为当今世界上,直观的文化印象主要通过旅游得来的。

在中华大地上,文化正面临着旅游化,但旅游却没有文化化。

故此,我对一个概念发生强烈兴趣,即&ldo;深度旅游&rdo;。

顾名思义,就是从表面观光走向深层了解。这由于当今的人们,已经不满足走马观花式的旅行,希望从异地或异国多得到一些认识与知识,包括历史的、生活的、文化的、生产的、民俗的、艺术的等等方面,感受不同地域所独有的迷人的文化底蕴。这就叫做&ldo;深度旅游&rdo;。日本人在这方面做得好,每一项奇风异俗,每一样智巧的工艺,每一种独一无二的小吃,每一个殊具魅力的文化细节,都给他们挖掘出来,呈献在旅游者面前。旅客在这立体而斑斓的文化空间中穿行,自然得到丰裕的收获。

奥地利是旅游大国,国民经济收入的110来自旅游业,主要因为它们注重了&ldo;深度旅游&rdo;。人在奥地利,精神却在他们无比丰富的历史文化中邀游。

单是一个莫扎特,就叫旅游者们享用不尽了。旅游业干到这份儿上,说不清是文化帮助了旅游,还是旅游帮助了文化。

&ldo;深度旅游&rdo;是在文化层面上的旅游。它依靠文化,反过来对文化又是一种开掘、展示和弘扬。如果我们大力开展&ldo;深度旅游&rdo;,想想看‐‐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地域不同,文化相并,将会有多么灿烂多姿的文化被开采和表现出来。古老中国将出现多么瑰丽的文化景观!

&ldo;深度旅游&rdo;还是一种引导性旅游。而文化的引导者首先要具备文化,怎么办?

&ldo;深度旅游&rdo;是当今世界旅游的发展趋势。如果讲旅游业与国际接轨,不是飞机接站和旅店接客,主要是在旅游观念上,那么谁来启动这意义非凡的&ldo;深度旅游&rdo;?

8整旧如初

一座古老建筑,年深日久,斑驳剥落,面目不清,怎么办?古人的办法是推倒重建,或者添砖加瓦,换门换柱,壁画重绘,雕像重刻。这办法美其名曰:&ldo;旧物重光&rdo;。实际上就是现在所说的:整旧如新。

说老实话,古人对待事物,多以实用为目的,缺少文化观点,对于古迹,无论拆掉重建,还是涂抹一新,都是为了应用。完全不管其中历史文化的内涵。这种整旧如新的做法,由古至今,一直延续到近代。呜呼,几乎混灭了地面上一切可见的历史!

及至近世,这观点才有了变化。人们从中觉醒,开始认识到古迹的残损斑驳,正是度月经年、历尽沧桑所致。这是一种历史的凭证,也像古迹本身一样不可复制,倘若将这斑驳的意味除去,谁还能证明它是古迹?而且这斑驳含混中,还有一种悠远的风韵。时间愈长久,韵味愈醇厚。它还是种独特的审美内容。

这看法引出一种整修古迹的新标准和新原则,就是&ldo;整旧如旧&rdo;。

在古代,较早运用这一标准的是古画揭裱。但在修复古迹方面却是直到近代才开始觉悟和启用的。

整旧如旧是只加固古物的结构,使其牢固耐久,但对其古老面貌原封不动,甚至加倍珍惜那些具有历史感的痕迹与细节。这样,不仅古迹得以保护,历史也受到尊重,被摆到神圣而不可侵犯的位置。整旧如旧原则的提出,并得到公认,表明人类终于以文明的方式对待自己的文明创造。

然而,在意大利刚刚竣工不久的梵蒂冈西斯廷教堂壁画的整修工程,却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画在小小的西斯廷教堂弯顶与墙壁上的壁画,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米开朗基罗的传世名作。它完成于遥远的16世纪初。500年来,由于尘埃蒙蔽。烛烟薰染,再加上一次次整修时为了防止剥落而刷上去的亚麻油日久变黄,画面早已昏黯不清。长久以来人们对这悬在顶上的天国图画,一半依靠想象。

梵蒂冈博物馆早在60年代就开始对壁画进行深测。技术人员将画面分成7000余块拍摄下来,采用高科技手段精密研究,再选择2000个部位做修复试验,直到80年代初才彻底弄清这举世闻名的壁画最初的模样,以及覆盖画面那些有害物质的成份,最后才确定了修复方案。由1982年至1994年,进行了历时12年本世纪最浩大的古代艺术的修复工程。

当1994年5月8日修复工程告竣,西斯廷教堂举行盛大弥撒做为庆典。

人们仰望修复后的弯顶壁画时都确信这色彩鲜丽、光芒四she的画面与当年米开朗基罗完成它时全然一样!这人世间对神学最动人的解释,这彩色的天国故事,这形象的精神圣殿,重新焕发出巨大的理性的感染力。特别是人们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到了米开朗基罗出神入化的笔触,更为其冠绝古今的才华所倾倒。倘若不是这样的修复,谁能相信他所描绘的亚当的那个著名的头颅,竟然如此轻描淡写,一挥而就?而《未日审判》中基督那情绪沉郁的面颊,总共只用了三笔!

你会问,是谁复活了米开朗基罗?我想,只有用这一标准才能达到如此境界,那就是:整旧如初。

整旧如新是消灭历史;整旧如旧是保存历史;而整旧如初是回到历史原貌。然而这最艰难。一处古迹,历经千百年,谁知它最初的模样?这宛如从一张苍老的脸去找回它失去的青春。但对于高科技时代已经不再是梦想了。

从最早的整旧如新,到后来的整旧如旧,直到当代的整旧如初,人类在如何对待自己的文明创造上,也在一步步前进。而整旧如新是无视自己的历史文化,整旧如旧是懂得珍惜自己的历史文化,整旧如初才表现出人类对自己文明创造的无比自豪和崇仰。

人类的生活不仅是现实和未来,还有过去。一切属于历史的事物,都是人类的成果、收获、见证和永恒的财富。历史是神圣的,因为人类能够创造未来,却无法更改历史;历史又是活着的,因为它既影响未来,又充实和丰富着我们的现在。那么,整旧如初作为一种崇高的追求,正是可以满足人们这种具有理想境界的文明自享。

9伪文化之害

伪文化非今日之所为。中国文化悠久,伪文化自然一样源远流长。不过古代的伪文化仅限于仿效书画器物,多半还是出自对古人的崇仰。尊崇过分,则亦步亦趋,以酷肖古人为至高无上,伪作因之生也。不过这对于文化却无大伤害,甚至偶尔还会有点益处。比如东晋顾恺之的传世之作,大多是宋人摹本,倘无这些伪品,今日如何知道晋代绘画&ldo;人大于山,水不容泛&rdo;的样子?

今世的伪文化性质就变了。它并非仿古,而是仿造。仿造不必像仿古那样追求古人的神髓,只要模样差不多,大批制造就行。

比如,洛阳的唐三彩到处不愁买不到,尤其从白马寺到洛阳的路上,触目皆是,堆积如山,极是壮观。这并非旅游纪念品,而是照原样复制的廉价工艺品。细看之下,形神俱丧,粗糙不堪。由于生产者争夺市场,盲目投产,供大于求,带来了一片滞销景象。古文化在伪造中贬了值。

在世界各地的唐人街上,情况就更可怜了。几乎所有的工艺品店都是这种中国文化低档的仿制品。价格低贱,又毫无艺术可言。洋人们大多没来过中国,如果对他们说,这是中国国宝的复制品,则必是把中华文化自我轻贱了。

仿古是尊崇古人,仿造是轻贱古人。

进而言,伪文化在当今中国,可谓铺天盖地,波澜壮阔。几乎每一种具有魅力的文化,都必有浩浩荡荡却毫无魅力的伪文化;甚至每一部古典文学名著,都演化出一座荒唐可笑的娱乐场,如&ldo;西游记宫&rdo;、&ldo;封神榜宫&rdo;、&ldo;水浒宫&rdo;等等。小到各种工艺名品,大到亭台楼阁、城他要塞,直至开封的那条仿造古代的大街。

在街上踱步,两旁的房宇店铺,全都像影城那样散发着虚假的气息。没有特定的年代特征,没有细节的讲究,没有历史知识性的精心设计,更谈不上历史感和历史的美感。无疑,历史在这里不是被高度严格化,被追求,被敬重,而只是一种赚钱的由头。

在这座历尽沧桑的十朝都会的中心,建造出如此一条布景似的街道,给人什么感受?对于背靠着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化的中国人来说,是一种自豪还是自悲?

从历史的演变看,中国文化早在汉唐时代,已臻博大精深。单是一个&ldo;精&rdo;字,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高超与神圣。由是而下,代代承袭,直到清朝的前三代。但此后却忽然疾转直下,走向粗鄙。不仅制作简陋,设计也缺乏想象与创意。有人以为,这主要由于清代中期以后,外侮日亟,国力下降,民族的精神衰颓之故。我想,还有一个原因,便是此时各地新兴的城市崛起,机器生产出现,市场经济勃兴,都促使了工艺操作与制作程序的简便化,以求快捷地获利。文化便走向粗筒。粗简向前一步就是粗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