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为自己着想,也是为了陆闲——不要给不明不白的人如此骇人的资源机会。
容易自遭反噬。
刘寅格品出今天这场交谈恐怕不能如愿了,正想打圆场时,却看见陆先生慢条斯理地给宋希平敬了一杯茶:
“我的确不了解这个小朋友的天赋能力,我也不在乎她能否担的起我回报的东西。我向您求这个信,不是为了让您夸她是个好孩子。”
“我是要她能去任何一所学校,见任何一个老师。”
“如果老师没有名额,我会让他有名额;如果老师没有经费,我让他有经费。至于能否有什么出息、成果,这倒不是重要的。”
“小朋友吗,快乐最重要。”
这话说完,室内安安静静地一片,如果非要用那个老套的比喻,就是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都能够传来回声。不只是宋希平沉默,连刘寅格也被陆总的大手笔吓到了!
——这话说的
简单粗暴地翻译过来就是:只要录取,其他全部带资进组。不抢别人的名额,不占其他学生的补贴,如果导师看重产出,自然也有解决的办法。体面又强势地把别人求都求不来的机会砸给了能收她的学校、导师。
这哪里是学生,这是收了个资源咖。
这封推荐信的含义也并不是以宋希平的口吻写的,而是借这位学术界的前辈之口表达、印证陆闲的态度。所以他可以随便写,写她胆小可爱、写她善良机敏,写她贿赂旁人都无所谓。
这封推荐信能保一个科研人一辈子的坦途!
宋希平明白了,轻轻把领带旁边口袋中的帕子拿出来照着额头擦了擦。半晌没说话,最后咂巴了下嘴,道出一句:
“何至于此。”
陆闲也笑了,知道这是谈判成功的意思,于是把茶杯的盖扣放:“陆某的命还是值些钱的。”
*
宋希平送走了这尊金贵的大佛,这才松了领带松口气。
他忍不住给一个烂熟于心的电话打过去:
“师姐呀,有个忙……”
楚辞盈接到这个电话的时候还愣了一下,毕竟师姐这个称呼对于她来说有点太过遥远,想了一会才想起来一个人:“宋博士!”
她在医学院时跟的老师在她入学的第三年获得了诺奖,在她攻读MD学位的第四年,宋希平代表国内的T大过来访问交流,在同一个PI的组里做研究工作。这个温和的中年人经常打趣她,说论资排辈还要叫她一声师姐。
小姑娘知道这是客气,也知道这是对方对于她能力的认可,但她永远都很礼貌地回称“宋博士、宋老师”,不会真的叫师弟。
宋希平找楚辞盈是有缘由的。
“一个是我过去时已经是博后了,是岗位不是学位,要说美国从高中起来的风土人情还是你比较熟。”
“第二个呢,委托我办事的人还是很客气的,我也希望给人家好好办。国内和欧洲的学校我差不多有把握,美国那边应该还是咱们PI说话好使,她最喜欢你,估计你说话她能听……”
楚辞盈皱眉,她听懂了宋希平的意思,可是她不知道事情的起因经过,更不知道是什么人有这样大的口气、这么强的能耐,可以左右T大的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