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这里了。”这个沙坑是小夏秘书千挑万选出来的,保证下去就再也出不来,他可是真的怕了,太灵异了。
“好,那我准备一下地券。”小天师将紫金小棺材交给了独孤浩炎拿着,自己则是拿下小背包,开始翻找。
“什么券?”小夏秘书明显没搞明白什么事情要耽误时间?
他自己也拿了一些东西下来,但是他不知道小天师还要搞什么。
万一耽误吉时怎么办?
“买地券。”独孤浩炎道:“你不知道?”
小夏秘书摇了摇头:“不知道……我只知道证券。”
独孤浩炎乐了,给他普及了一下知识,他这都是跟着小天师时间长了,长见识了,自觉姿势已经够了,开始给别人讲解了。
买地券”(亦称冥契、幽契)源于西汉,盛于东汉,唐宋以降传布于大江南北。
“买地券”最初只是作为死者领有阴间土地的凭据,通常附有道教的制鬼符篆,券文刻写或笔写于砖、铁、铅板、石板等硬化的物品上,以便于墓中久存。
“买地券”关于四神(兽)或以天干表四至的记载,以及神祇的表述,跟传统的风水观念、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
古代的时候,多以地契形式置于墓中的一种迷信物品。
又称“墓别”、“地券”。
系由买地契约演变而来。从东汉到明清,历代皆有。
买地券的用材因时代不同而有变化,东汉时地券仿简策之形,多刻于长条形铅板上,也有用玉板或陶柱。
三国、西晋开始,多刻于砖上。从南朝到明清,除砖外还常用石,形制、大小和墓志相象,有的甚至还带盖。
新疆吐鲁番曾出土书于纸上的唐代地券,南宋时还有铁铸的地券。据南宋周密《癸辛杂识》记载,当时造墓必用买地券,券以梓木为之,朱书其上。
一九四九年以后出土过几件南唐和明代的木券。
由于木券易朽,宋代虽然木券比砖石券更为普遍,但保留下来的仍以砖石为多。
历代地券一般为二、三百字。
五代到宋,有的地券是一行顺书,一行倒书,颇为特殊。地券在墓中多放于墓室内,也有放在甬道或近墓门之处的。
地券的出现和使用,反映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土地买卖的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