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不做县尉,是他漫长的求仕生涯中的小插曲,却足以令我辈对他的大品行肃然起敬。
杜甫采药度日。朝廷的任命,像吹过去的一阵风。
穷就穷吧……
天宝十二年(753)的春天,杜甫在长安享受了一次视觉盛筵:他亲眼目睹一大群宫中丽人游曲江,踏青芙蓉苑。不知是偶遇,还是专程赶去看热闹。三月三为上巳节,宫中佳丽鱼贯而出,曲江边上姹紫嫣红。杜甫写下七言排律《丽人行》:
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杜甫离佳丽近,皮肤都看清了。杨玉环和她的三个姐姐走在丽人队伍前边,佩环摇动,酥胸半裸。不难想象,一辈子忠君、又只身待在长安的杜甫,眼睛会睁得很大。杨玉环天姿国色,杜甫&ldo;惊艳&rdo;,是说得过去的。诗人钟情山水,而女人之美又在山水之上。可是我手上的几本书,都说《丽人行》是讽刺诗,揭露贵妇们的奢华。&ldo;态浓意远淑且真&rdo;这一句,注释俱云:这是说反话。
类似的导读,实属多余,好像我们看不懂似的。
杜甫接着描绘丽人们的服饰、她们吃腻的驼峰、迟迟伸不下去的犀牛角镶饰的筷子。笔峰一转,写杨国忠:&ldo;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rdo;
天宝十一年李林甫死后,杨国忠继任右丞相。丽人踏青先走一步,他骑马随后赶来,大模大样的,下马直趋众佳丽。锦茵:锦绣的地毯,指贵妇小憩之地,有帐篷,供丽人们补妆换衣。炙手可热:唐代长安人的市井语,属中性词,流传至今,含贬义。
杨国忠是玉环堂兄,他和玉环的三姐虢国夫人有暧昧关系。《旧唐书杨玉环传》有载。
杜甫这首诗,感觉是复杂的,有讽刺的成分,但够不上讽刺诗。杜甫善于写实,也包括感觉的真实。他写诗未必主题先行,他会忠实于自己的第一印象。换句话说,他有良好的艺术直觉。
次年杜甫得了一个小官职:兵曹参军,从八品,保管军用仓库的钥匙,被军官们呼来呼去,开门锁门。好处是有点俸禄,他不用去卖药了。门前喝酒,仓库里读书,倒也自在。余下一些银两,准备带给老婆孩子。
天宝十四年的秋末,杜甫赴奉先探亲,半夜从城里出发,天寒地冻,百树凋零。凌晨路过骊山,遥望华清宫,想象玄宗与杨氏兄妹正在宫中。《旧唐书》说:&ldo;玄宗每年十月幸清华宫,国中姊妹五家扈从。每家为一队,着一色衣。五家合队,照映如百花之焕发。&rdo;
皇家哪有萧瑟秋天,皇家的冬天也是春天。
杜甫赴奉先,心情想必是愉快的,长安十年流浪,毕竟跻身仕途,少陵原上有个家。他骑马,昼夜兼程,耳边回响着华清宫的音乐。
漫天飞雪夜归人,多么兴奋!进柴门却听见哀嚎声:他最小的儿子刚刚饿死。
杨氏痛哭,四邻抹泪,他这做父亲的,老泪纵横心如刀割。
草草安葬了幼子,杜甫在奉先写诗,五百字一气呵成。《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这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丰碑。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稷与契:尧舜时代的两个贤臣,后稷教农民稼穑之术,契协助大禹治水。濩落:大而无用。契阔:勤苦。
诗从志向入手,忧国忧民。四百字以后,才写到幼子饿死:&ldo;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入门闻号咷,幼子饿已卒…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rdo;
范仲淹名言:&ldo;先天下之忧而忧&rdo;,与杜甫乃是一脉相承。这在儒家精神中,堪称光辉夺目的核心价值。
中年丧幼子,杜甫却能看到自己是特权阶层的人,比失去田地的农民、到远方打仗的士兵强多了。他都这么悲惨,平民百姓又将如何?&ldo;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rdo;
透过杜甫的身影,我们看见了托翁,把自己世袭的土地分给穷人。《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列文,就是托翁化身。
杜甫对皇帝的忠诚,沉痛而坚决:&ldo;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rdo;可是同样坚定的是他伟大的民间立场:&ldo;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供城阙!&rdo;
彤庭:朱红色的朝廷。城阙:指京城。
意象改变印象,城里的大明宫、城外的华清宫都变味儿了。
纵观中国封建史,聚敛这类词,真令人感慨万端。巧取豪夺招数之多,之富于想象力,诗人们只能瞠目结舌。庶民小民在温饱线上挣扎,因其数字庞大,每次都是聚敛的主要对象。
由此可见,眼下传播最广、最能激动人心的和谐二字,份量有多重。
杜甫针对长安骄奢淫逸的权贵们,发出怒吼: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首咏怀长诗,像是打开了一道巨大的闸门,杜甫瞄准苦难的声音一发而不可收,惊天动地。
长诗末尾他写到:&ldo;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rdo;忧端指愁绪,它和终南山一样高。澒洞:广大弥漫貌。
李白被称为谪仙人,而杜甫则像上帝派到人间的苦难使者。他的忧思当即被验证:天下大乱已在北中国拉开了序幕。安禄山想当皇帝,在范阳(北京附近)起兵二十万,铁骑杀向洛阳和长安。安史之乱持续七年多,战乱结束,唐帝国的人口从五千多万降至一千多万,近三千万人命丧黄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