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介却坚定地说:“大都督,兵贵神速。目前我们左路大军距离长安较近,而右路军还在回师太原的路上。待他们回到太原,正好可以南下攻取洛阳。只要我们能够拿下长安和洛阳,便可称霸北地,其他势力将不足为惧。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
他继续分析:“至于辅国大将军那边,我们可以去信说明情况,分析利弊。我相信太原方面会理解并支持我们的计划。”
在座的将领们听后,纷纷表示赞同。
以李裕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自然知道此计划的可紧迫性与可行性。
然而,他也明白,任何重大的军事行动都需考虑全局,尤其是太原方面以及各方势力的反应。
经过深思熟虑,李裕最终下定决心:“好,裴立,你即刻起草文书,送往太原,向辅国大将军阐明我们的计划和理由。”
裴立应声道:“喏。”
王介和侯恕相视一眼,眼神中流露出一丝热切。
大宁七年八月,李烨统帅右路军凯旋而归,重返太原。
李烨命令独孤青石、秦离和罗灿带兵驻扎城外在城外早已准备好的营寨。
安顿好众将士之后,他便带着一些随从前往城内李府,拜见如今已荣升为辅国大将军的父亲李信。
步入书房之际,李信正沉浸于文案之中,身形因肩负重压而略显憔悴。
他时而陷入沉思而叹息,时而紧锁眉头,神情中透露着深深的忧虑,与世人所想象的意气风发,更显得深沉和忧心。
目睹此景,李烨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
他深吸了一口气,迈步进入书房。
李信抬头,见是次子李烨归来,即刻搁下手中之笔,脸上露出微笑:“烨儿,这么快就回来了?”
李烨恭敬地行礼:“拜见父亲,幸不辱命。”
李信满意地点头:“好,好,你做得很好。来,坐下说话。你兄长刚刚传来了捷报,还有一封提议南下直取长安的文书。我正想听听你的想法。”
说着,李信亲手为李烨斟上一杯热茶。
李烨双手接过茶杯,沉思片刻后开口道:“兄长得胜乃是预料之中的事情。至于南下进攻长安,也具有战略眼光。只不过,这个时候南下进攻长安,会费些周折。”
李信鼓励他继续:“你且详细说说。”
李烨整理思绪,娓娓道来:“欲取长安,必先经过司州。而司州有郑收所部十余万人马守卫,长安城内更有十二万禁军。尽管司州与长安内部暗潮涌动,人心惶惶,但表面上仍忠于杨召,且战力不容小觑。若我们能等待局势进一步恶化,攻取长安相对会容易一些。”
李信听后频频点头:“你的见解与我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