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宁八年初,潼关在李烨与第五伯逾的十万大军东西夹击之下,终被攻克。
战后,李烨将军趁着军队休整之际,初次与第五伯逾见面。
原本,李烨以为这位以骁勇善战闻名的第五伯逾会是个粗犷的北方汉子。
然而,当他真正见到第五伯逾时,却发现他是一位温文尔雅、颇具书生气息的儒将。
第五伯逾见到年轻的李烨,并未露出过多的惊讶之色,只因左路军大都督李裕也才三十上下。
他恭敬地向李烨行礼道:“末将见过大都督。”
李烨亦回以礼貌的致意,并微笑道:“久闻第五将军威名,今日一见,却是有些惊讶。将军的气质,倒像是饱读诗书的文人。”
第五伯逾谦逊地回应:“大都督谬赞了,末将只是喜好读书,略通文墨而已。”
李烨见第五伯逾举止有度,言谈有礼,心中颇为赞赏。
他邀请第五伯逾入座,随后问道:“我兄长对你部攻占潼关后的行动,是否有何指示?”
第五伯逾如实回答:“左路军大都督,先前并无具体指示,末将的战报刚刚派人送去。”
李烨略一思索,随后向第五伯逾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既然如此,我建议你整顿兵马,原地驻守,给长安施加一定的压力即可。同时,你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加强先前攻占的冯翊郡的防务。你能明白其中用意吧?”
第五伯逾认真思考后,回答道:“大都督的意思,是不希望我们逼迫杨召等人过紧,以免造成长安城内不必要的伤亡。”
李烨听后,对第五伯逾更加赞赏。
他微笑道:“你能想到这一点,足见你的才智。当然,这只是我的建议,若我兄长有其他的指示,你仍需按他的命令行事。”
最后,李烨将潼关的防务托付给第五伯逾,并告知自己明日将率兵东进。
第五伯逾恭敬地回应:“末将定当恪尽职守,翘首以盼大都督凯旋。”
在京兆郡的同官城内,李裕与众将正热烈讨论当前的战局,此时,第五伯逾的战报恰好送达。
李裕当众公布了李烨和第五伯逾率军攻破潼关的喜讯。
王介听闻,眼中闪过一丝深思,随后却称赞道:“右领军大都督的智谋,真是举世无双。
他年前果断放弃函谷关,转而屯兵潼关,这一策略不仅牵制了司州军的兵力,更为我们左路军攻取上郡等地铺平了道路。
如今,潼关既已落入我军之手,他的功劳实乃功不可没。
只是不知道右领军大都督是继续西进,攻打长安。还是按原定战略,攻打洛阳?”
然而,就在此时,侯恕急切地插话道:“军师此言差矣。潼关之战,第五伯逾为主攻,既然取得胜利,这战功自然应归我们左路军所有。”
裴立闻言,轻声责备道:“侯将军,无论左路军还是右路军,我们同属辅国大将军麾下,理应同舟共济,不分彼此。眼下最重要的是,我们应当迅速攻取长安,诛杀杨召,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侯恕意识到自己的失言,连忙请罪:“末将言语无状,请大都督责罚。裴长史所言极是,我们应当倾尽全力,南下攻取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