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秦国主姚泓组织步骑数万,本打算正面迎击刘裕,忽然接到武关告急的文书,决心先解决侧翼,于是带领人马直下东南。推进青泥(今陕西蓝田)时,正好跟沈田子不期而遇。沈田子所部只是疑兵,兵力不过千余人。突然遭遇强敌,情况十分危急。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沈田子临危不惧,激励部下主动发起攻击,晋军个个玩儿命,给予秦军重大杀伤。正在此时,晋军后援赶到,姚泓无心再战,匆匆败退而去,关中郡县纷纷望风而降。
正面之敌据险死守,一时难下。王镇恶自告奋勇,带领艨艟小船,沿渭河直接突击长安。定城的秦军得到消息,赶紧后撤到郑城(今陕西华县)。敌退我进,刘裕也跟着进逼郑城。王镇恶进展顺利,很快就推进到了长安北部的渭桥。姚泓带领主力过来试图堵截,但他的阵势还没摆开,已经被前方的溃兵冲散。八月二十四日,姚泓见大势已去,只得束手就擒,最终被押到建康斩首,后秦灭亡。
这是整个东晋南北朝期间,唯一成功的北伐。刘裕恢复了整个黄河南岸地区,使南朝疆域达到最大值,相当于三国时期吴蜀两国的总和再加上关中。北伐期间,大军中途变更方向(先向北后折向西)、侧敌行军(右翼完全暴露给北魏),都是战争史上的创举。然而刘裕的着眼点始终在国内,担心后方有变、大权旁落,不等关中形势稳定,便留下十岁的儿子、桂阳公刘义真为安西将军,雍秦二州刺史,镇守关中,王镇恶、沈田子、傅弘之等人辅佐,主力匆匆撤回,最终还是被别人摘走了成熟的桃子。
王镇恶是王猛的孙子,而王猛又是前秦苻坚的名将贤相,号称&ldo;关中良相惟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rdo;。在他的辅佐下,苻坚的前秦政权实力大增。如果不是王猛已经去世,苻坚也许不会贸然发动淝水之战,前秦也不至于脆败。这些都是题外话。王镇恶背景特殊,而手下将领又全部是南方人,于是慢慢传出谣言,说他打算杀掉所有的南方将领,窃取关中自立。此前曾经有人告发王镇恶&ldo;有异志&rdo;,因为他将姚泓使用的辇据为己有。刘裕派人调查,得知王镇恶只想要辇上的珠宝,也就没有追究。反正王镇恶素来贪财,尽人皆知。此时谣言四起,军心不稳,刘裕又远在建康,鞭长莫及。最后青泥大捷的功臣、中军参军沈田子设计杀掉王猛,没过多久,他自己又被长史王修收杀,王修又被刘义真处死。诸位将军内讧,关中实力大为削弱,很快就被大夏吞并。
第29节:唱筹量沙大将军(6)
顾命大臣
刘裕东归后,声望日隆,晋封宋王。檀道济则被提拔为征虏将军、琅琊内史。公元420年,刘裕正式踢开晋室,自立为帝,国号大宋,檀道济因佐命有功,改任丹阳尹、护军将军,封永修县公,食邑两千户。两年之后,又奉命出任镇北将军、南兖州刺史,镇守广陵(今江苏扬州),监淮南诸军。公元422年五月,刘裕旧病复发,他将太子刘义符叫到病榻跟前安排后事,指出:&ldo;檀道济虽有干略,却无远志,非如兄韶有难御之气也;徐羡之、傅亮当无异图;谢晦数从征伐,颇识机变,若有同异,必此人也。&rdo;就这样,檀道济等四人被安排为顾命大臣。
公元423年,北魏乘刘裕新丧,兵分多路,大举南进。很快,鲜卑骑兵的马蹄就在司州(州治虎牢,今河南荥阳汜水镇西北)全部及青州(州治东阳,今山东费县西南)、兖州(州治今山东兖州)、豫州(州治谯,今安徽亳州)大部分地区,溅起滚滚烟尘。
关于地名,得多说两句。南渡之初,王导实行侨寄法,在南方士族比较薄弱的地区设立侨州、侨郡和侨县,以安置北方难民,设有司、豫、兖、青、徐、并等六个侨州。后来刘裕北伐,夺回一些地盘,于是就出现了南徐州、南豫州这样的地名。上述报警地区,基本都是刘裕北伐的战果,现在北魏准备再夺回去。
军情紧急,檀道济立即和王仲德一起,率军北上救援。大军开进到彭城时,司、青二州同时告急。檀道济兵力单薄,无法兼顾,考虑到青州距离较近,情况更加危急,决定救援青州,随即星夜兼程北上。魏将叔孙建得到消息,立即烧毁营帐和攻城器具,不战而退。檀道济本欲追击,但是大军乏粮,城内也无现成的余粮,只得打开地窖调取库存。地窖很深,等取出稻谷打成米,已经过了一夜,无法追上魏军。檀道济见东阳城饱经战火,已经残破不堪,便将青州治所移到不其城(今山东即墨西南),尔后回军湘陆(今山东鱼台东南),遏制魏军南进的势头。等局势稳定,这才还师广陵。
公元424年,徐羡之等人见宋少帝游戏无度,荒废朝政,打算将其废掉,随即召檀道济密谋。这事非同儿戏,檀道济先征求高进之的意见。高进之说:&ldo;您打算效仿霍光,还是效仿曹操?如果效仿霍光就废掉皇帝;如果效仿曹操,就不要废。&rdo;随即进一步解释:&ldo;您如果忠于武帝(刘裕),那么少帝不废、琅琊王(刘义隆)不立,武帝的天下就难以安稳;如果您想当皇帝,就该让政治混乱,皇帝昏庸,您好趁机修德布恩,招罗人才,争取民心,那就不能废掉少帝。&rdo;
尽管是结义兄弟,但这事实在太过重大,所以高进之目光冷峻地手握腰刀,死死盯住檀道济,一言不合就要拔刀相向。檀道济走下台阶,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叩头祷告:&ldo;武皇帝在上,我檀道济若有二心,天地不容!&rdo;随即统一口径,对废立之事既不出头推动,亦不阻挠反对,小车不倒只管推。檀道济赶到京师建康的当晚,与谢晦同宿领军府。谢晦的家眷已经事先迁出,府内是临时军营。谢晦心怀恐惧,辗转反侧,夜不能寐,而檀道济上了床便鼾声如雷。谢晦一见,不得不佩服檀道济的镇静与胆量。次日一早,四位顾命大臣入殿假传太后诏令,废掉少帝,迎琅琊王刘义隆入承大统。是为宋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