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齐儿看他眼说:“回去后就要开招商会了,解酒灵丹要拍广告,你过去看看吗?”
“要找明星吗?”
“对,有一份人选名单,回去跟你说吧。”
这时,台上摆出了一本来自于钱乙《钱氏小儿方》,一时间引起了轰动。
钱乙是古代十大名医之一,根据记载,他一共著有《伤寒论发微》五卷,《婴孺论》百篇,《钱氏小儿方》八卷,《小儿药证直诀》三卷。
但除了《小儿药证直诀》,其它的都已经遗失了。
“钱乙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儿科专家,也是儿科的鼻祖,自他开始,儿科才成为一门专科。”
王博都坐直了身子,这倒真是惊喜。
一看下面数名买家都跃跃欲试,他就知道这种突然冒出来的孤本,价格不会太低。
又让拍卖师让人上去看放在亚克力展示柜里的《钱氏小儿方》,据他介绍,这本书仅有五卷,按记载,一共有八卷,也就是说这是孤本,也是残本。
宋刻本价格本来就不便宜,王博看了几页也就确认是真品了,里面的方子,有宋代用药的习惯。
每个时期常用哪一类的药,这一点,怕是连那些博物馆的人都没他了解。
“想买?”
孙齐儿看出他动了心。
“先看价格吧。”
起拍价是五十万,之后一路推高到了一百三十万。再往后加价幅度很慢,到一百五十万就有些加不上去了。
一位私人藏家一副志在必得的模样,让王博觉得很不爽。
而在他身后的那位博物馆的人,却在擦着汗,手还在抖着。
“一百五十万第一次,一百五十万第二次……”
“两百万!”
王博举起牌子。
那位私人藏家愤怒的回头看去,显然两百万超过了他的预算,而剩下的买家,也都偃旗息鼓了。
最终王博以两百万的价格拍下了五卷《钱氏小儿方》的残本。
剩下的拍品,王博都兴趣不大,等散场时,他就找到佳士得,转账办手续,把《钱氏小儿方》拿到手了。
整个流程很快,几乎没费什么工夫。倒是出来时,看到那手抖的博物馆的人在那等着。
“先生,我是来自南京中医文献博物馆的……”
“哦?”
“我有个不情之请,先生能不能让我影印一份《钱氏小儿方》?博物馆愿意出高价。”
孙齐儿好奇地问:“影印做什么?”
“这位女士,《钱氏小儿方》是失传的孤本,我们博物馆原来想拍下,除了做展示,还要做研究,我听口音,二位都是内地的吧?”
“对,”王博突然笑了笑说,“这样吧,你留个名片,我过几天就会回南京……”
“先生也是南京人?”
“算是吧。”王博看他热情的递上名片,瞄了眼,宋持?
“那先生是答应我了?”
“我是医生,先翻翻看这本《钱氏小儿方》,看有没有用,要是没什么用的话,送给你们也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