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唐宋才子的真实生活 当当 > 第20章(第1页)

第20章(第1页)

三、杜甫(6)

谁在亵渎两位诗人之间的友谊呢?这样的读者似乎比较多。宋人葛立芳的《韵语阳秋》说:杜甫、李白以诗齐名,正如韩愈所言&ldo;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rdo;确实难分伯仲。但&ldo;杜诗思而语奇,李诗思疾而语豪&rdo;。杜甫集中谈到李白的诗篇很多,如&ldo;李白一斗诗百篇&rdo;,如&ldo;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rdo;、&ldo;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rdo;之句,这些诗句似乎在暗示李白诗歌写得太快了,不够缜密。而李太白谈到杜甫,则说&ldo;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为问因何太瘦生,只为从来作诗苦&rdo;(《戏赠杜甫》),似乎在嘲笑他写诗太费神劳力,&ldo;太愁肝肾也&rdo;。

这段话引起了好事者的浓厚兴趣。大家检阅李、杜二人的诗集,发现杜甫思念李白的诗篇较多,情感显得颇为真挚,如《赠李白》、《春日忆李白》、《冬日有怀李白》、《天末怀李白》、《梦李白》,从题目上就可以看出他似乎无私无刻不在牵挂着对方。李太白写给杜甫的是也就是那么两三首,其中一首还存在着争议,那就是葛立芳提到的《戏赠杜甫》。唐人孟棨《本事诗》首次收录此诗,并确认是李白所作,后来《唐摭言》、《唐诗纪事》、《旧唐书》等都正式将它列为李白作品。孟棨认为李白这这里讥刺杜甫&ldo;拘束&rdo;迟钝,唐人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说它是李白的&ldo;戏谐&rdo;之作,嘲讽之意自然也是有的,所以《旧唐书&iddot;文苑传》说:&ldo;天宝末诗人,(杜)甫与李白齐名,而(李)白自负文格放达,讥甫龌龊,而有&lso;饭颗山&rso;之嘲诮&rdo;。两大伟人之间的不和谐,是许多正直善良的读者所不愿意面对的,即使是无伤大雅的玩笑也不行。宋代以后,不断有人怀疑它是赝作,如洪迈认为&ldo;所谓&lso;饭颗山&rso;之嘲,好事者为之耳&rdo;(《容斋随笔》);仇兆鳌则说,&ldo;李杜文章知己,心相推服,断无此语,且诗句庸俗,一望而知赝作也&rdo;(《杜诗详注》)等。也有人认为这首诗正表现出了李白对于杜甫的深厚友谊,因为杜甫作诗向来是苦费心思的,他&ldo;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rdo;(《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因此诗的最后一句体现出了李白对杜甫的关心。不过,这样的关心,听起来还是很别扭。

李、杜之间存在着深厚的友谊是毋庸置疑的,这友谊的不对称也是理所当然的。当时李太白已经名满天下,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而初出茅庐的杜甫还未写出让我们震撼的作品,思想与风格远没有成熟。其实,即使在杜甫创造出大量优秀作品乃至死后的相当长时间内,他依然不被人们所熟知。唐人最著名的选集《河岳英灵集》(753年)所选作品的诗人达二十四位之多,李白入选的作品位居第三,有十三首,杜甫的作品一首未选。肃宗、代宗时代是杜甫创作的最旺盛阶段,但高仲武的《中兴间气集》也没有选录杜诗。杜甫逝世后不久,润州刺史樊晃编《杜工部小集》六卷,在序里也是惋惜地说杜甫的诗歌只在江汉一带流传,甚至连江东一带都还不知道他。

在与李白见面之前,杜甫最闪亮的作品,似乎就是那首《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写于开元二十八年(740)前后,初见李白则是在天宝三载(744)。开元二十九年,杜甫结束了他的第二次漫游,回到了偃师(今属河南),同司农少卿杨怡的女儿成亲。天宝三载春夏之间,杜甫回到洛阳,结识了名满天下的李太白,这是杜甫三十三岁,李太白四十四岁。他们是如何相识的呢?今天读者一般会认为是以诗为媒,这自然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他们聚在一起也的确是出于共同的爱好,不过从杜甫写给李白的第一首诗中,我们惊讶地发现当时两个人他们对求贤访道的兴趣更高: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野人对膻腥,蔬食常不饱。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三、杜甫(7)

杜甫在诗歌中主要介绍了自己经历,这与诗歌的题目很不匹配,清人说这样才体现出了杜甫的高超之处,&ldo;自叙反详,叙李反略。则似翻宾作主,翻主作宾矣&rdo;。细细想来,似乎也没有这么高深。这首诗虽然是&ldo;赠给李白&rdo;的,但对方是大名士,自己是个文学青年,只有先多自我介绍了。杜甫先发了一通牢骚,说自己在洛阳上上下下整整活动了两年,算是见识了世态炎凉。为什么要把满腹牢骚都告诉对方呢?显然杜甫注意到了李太白此时的心情与处境。这位天仙诗人刚刚被皇上从京城放归,心里自然不痛快,需要招人发泄与倾诉。这样,两个落魄的人同病相怜,才会有共同语言。接下来的杜甫更让我们吃惊,他向李白介绍了自己学仙求道的经历,并邀请对方一同去去求仙访道&ldo;拾瑶草&rdo;。这显然也搔到了李白的痒出,求仙放道,正是李白所喜欢的事情,虽然我们不能就此判定作为文学青年的杜甫有迎合李白或者投其所好的动机,但至少他在努力寻找两人的共同点,因为我们很少看到杜老夫子谈到游仙的事情,也很难找到他求仙炼丹之类的证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