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景帝纪事谁是攻 > 第65章(第2页)

第65章(第2页)

当年春风得意的中书门下舍人就这样被打发到了荆州最南端的某个小县城任县官。这位孙状元的人生在经过那样的大起大落以后倒没有就此颓废下去,而是在痛定思痛以后开始在那个贫瘠的小县城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做起了父母官。在他的精心治理下,这个每年都要伸手向朝廷要救济的小县城很快富庶起来,也算当得起&ldo;为官一任,造福一方&rdo;的评价。

只是,因为多年前的某个缘由,吏部的那些官员又很会揣摩圣意,他虽然年年绩效评定都为优,却始终升迁无望。三年之后又三年,他终于明白了这一点,也就绝了升迁的念头,安心在他任职的那个小县城捣腾。

但是为官这种事情,大多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你若太好岂不是显得别人很不好,所以孙县官虽然清廉勤政之名显赫,却很是被合丰府属下的其他同僚排挤。

五月,幽王余孽刚被平定,孙柯就被人参了个渎职之罪。因参本上隐约提到幽王余孽是由垅安县脱逃,隐入深山密林无法再追寻,借着朝廷彻查幽王余孽的东风,这桩渎职案的审定速度异常迅速,没几日就由合丰府判下,报荆州知州府,然后经刑部大理寺复核最后呈到景帝案前,御批秋后处决。

官场上的水很深很深,稍有不慎就会溺水而亡。但是百姓心头却自有他们的一杆秤,他们才不管这里面的无数利益纠葛,对于他们来说,孙柯清廉勤政,爱民如子,真正当得起&ldo;父母官&rdo;一词。孙柯含冤入狱后,垅安县的民众就自发上合丰府为他鸣冤。后来此案判下后一路北上,很快到达御前,垅安县那几个被万民委托替孙柯鸣冤的书生也一路北行,在刑部大理寺受挫后,就起了要把这状告到御前的打算。

平民百姓要把状告到御前根本就没这可能,连靠近宫门都会被守卫宫门的将兵驱赶开来,后来经过种种磨难,由人指点,才辗转着寻到卫衍跟前,恳求他将这万民书代呈御前。

卫衍何尝不知道这里面牵连众多,这案子一审再审最后能到御前私下必然有无数猫腻,只是在看到那份累累血手印的万民书后他考虑整夜还是无法置身事外。他的良知不允许他无视这样的冤屈,若今日他当作没有这回事,他日他必定会后悔。

&ldo;陛下,臣所侍奉的君王,当宽厚仁慈爱民如子心如明镜公正明理不偏不倚。&rdo;卫衍不能允许自己置身事外,同样无法忍受皇帝竟然有将错就错一错到底的打算,将头抵在地上,再次恳求,&ldo;臣恳请陛下下旨彻查此案。&rdo;

&ldo;卫衍,到现在你还不明白吗?朕从来不是你所希冀的君王。你说的那个人只是你心中的幻想,朕永远都无法成为那样的人。&rdo;景帝沉默了良久,才回答,&ldo;起来吧,这事到此为止,不要惹朕生气。&rdo;

卫衍沉默不语,始终不肯起身。

秋夜漫漫,景帝和卫衍君臣二人一个殿内一个殿外,数着那更漏声暗暗较劲着。

宽厚仁慈爱民如子心如明镜公正明理不偏不倚吗?景帝从来不知道在卫衍心目中他是那样的人,或者应该说卫衍希望他成为那样的人。可是,他以前不是那样的人,以后也没法成为那样的人。那么,卫衍他难道打算日后稍有不如他意的地方就这样逼他吗?用他对他的心疼宠爱来逼迫他。显然,如果第一次就让他得逞,日后必然还会有无数次相同的事情,所以第一次就当狠下心来拒绝他的无谓请求。

景帝理智上那样想着,但心里却还是做不到无动于衷。秋夜凉意上来,他会不会冻着,跪久了膝盖会不会疼,晚膳也没用会不会饿着他。不去想还好,这一想担忧的东西就越来越多。

&ldo;起来吧,你赢了。&rdo;到最后,景帝发现自己还是做不到狠下心来和卫衍硬熬到底,还是向他低头,&ldo;朕明日就下旨彻查。&rdo;

天启七年十月底,景帝下旨彻查荆州合丰府垅安县知县孙柯渎职一案。这道圣旨,从明面上而言,是日后无数杀戮的开端。实际上,有些事情,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初现端倪。到了那时,不过是水到渠成,终于找到合适的机会爆发出来而已。

第69章陷阱

后来,景帝曾在无数个漫漫长夜黯然思索,若他能预料到他下旨彻查以后,事态会急剧发展,最后恶化到连他都无法控制的地步,一开始就狠下心来拒绝卫衍的请求,结局会不会有所不同?

当然,这个问题永远都不会有答案。

那时候,景帝的朝堂上不乏耿直忠义之臣,这件案子其实已经有御史风闻上过奏折言明其中有些蹊跷,恳求景帝下旨重审,不过因种种考虑,景帝始终留中不发而已。所以第二日他下旨以后,朝中的那些忠臣有了皇帝撑腰,顿时占据了压倒性的局面,很快议定三堂会审重新审议此案。

然后,如滚雪球般,一桩小小的渎职案,最后审出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渎职案,从荆州到京城,不计其数的官员被牵扯其中。

景帝收到那些审定上报的奏折,表面上当然是怒不可抑,摆出要严惩的姿态,实际上已经在头疼这事最后该如何收场。

帝王的权谋之术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均衡。这事牵扯过多,而且眼看着还会有更多的官员被卷入其中,于人心稳定朝局平衡上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再说就算这些官员真的全部都有过错,也不可能杀到朝中无可用之臣。况且对于景帝来说,就算是贪官妄臣也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若他的朝堂上全是整日想着如何为国为民的大忠臣,他这皇帝的日子想来也不会很好过。

在另一方面,这事也隐隐有了某些很不好的征兆。

景帝下旨之初,并没有说明他是因卫衍百般恳求才会下令彻查,而是拿他收到的御史奏折起的头。他从一开始就预料到这事可能会涉及到一大批官员,当然不愿意卫衍牵扯其中得罪那么多人,所以从头到尾就没在朝堂上提起过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