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残明 笔趣阁 > 第二五三章 劝降中(第1页)

第二五三章 劝降中(第1页)

党守素已经抬起一只脚准备跑路,最后关头却又留下来,继续围困周国栋。

他命令孙承业退出宁远县城,向九嶷山一带靠拢,把部队集中在一起,相对更安全一些,万一西军发起突袭,彼此之间还能有个照应。

西军随即占领宁远县城,卢明臣、高文贵率部进入九嶷山,逼近到距离党守素二十里的地方扎营下寨,近身紧逼。

党守素被吓了一跳,以为自己判断失误,西军终于要翻脸动手了,可是卢明臣和高文贵扎营之后就停在那里,远远监视着党守素的部队,再没有其他动作,党守素犹豫再三,终归还是没舍得走,围困周国栋眼看就要得手,这个时候实在舍不得放弃。

于是乎,山上一支楚军,山下一支勤王军,一支西军,三支部队不战不和,不降不走,每天大眼瞪小眼的对着耗时间。

这其中,周国栋的楚军被困在山上,干脆也就没什么想法了,处于夹心饼干位置的党守素却感觉最难受,他现在想打可以打,想走可以走,选择多了反而患得患失,犹豫不决,既想钻空子占点便宜,又担心西军什么时候突然杀上来,短短几天时间,一直处在深度焦虑中的党守素就多了很多白头发。

西军表现的如此顾虑重重,犹豫不决,关键在于高层之间有矛盾,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

西军的大本营在云南,这几年一直积蓄实力,堪称兵精粮足,拥立永王朱慈焕之后更是声势大振,地盘迅速扩张,接连占领贵州全省、大半个四川和广西,而且接连打了几个大胜仗,军心士气正高,正是乘胜进军继续扩大战果的绝佳时机,但是下一步究竟是北上还是东进,孙可望、李定国和刘文秀之间却产生了分歧。

李定国主张北上。

而且有充分的理由。

由天府之国的四川提供粮食,由民风彪悍的西北提供兵源,这是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路子,西军主力如果从四川北上,翻越秦岭,攻占汉中和陕西,就和秦始皇一样立于不败之地,进而还有争夺天下的本钱,虽然说,现在的四川因为长期战乱造成人口锐减,粮食产量大幅减少,但是西军可以稳扎稳打,用几年时间在四川垦荒屯田,同时在西北操练新军,等到时机成熟后再兵出潼关,横扫天下。

和当年的秦始皇相比,西军还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就是云南丰富的铜矿,经过这几年的开发和建设,云南各处铜矿的产量节节提高,为西军提供了大量的军费,假以时日的话,这些铜矿的产量还会翻着跟头往上走,到时候西军有钱,有粮,有精兵,打败满清和隆武朝廷都不在话下。

孙可望却主张东进。

他也有充分的理由。

李定国想要效仿秦始皇,但是两千年过去了,早已物是人非,时过境迁,先秦时期长江以南大都是蛮荒之地,现在的江南却富甲天下,无论人口钱粮都远远超过北方,比如南直隶的苏州府,经济实力就超过了北方的一个省,又比如楚军的大本营湖广,才是号称“湖广熟天下足”的粮仓,汪克凡占据长江沿岸数千里地盘,把这些最富裕的省份都纳入囊中,所以才有实力接连发起北伐,把号称天下无敌的清军按在地上打,总而言之,江南远比西北更加重要,西军现在就应该东进。

满清入关之前和刚入关的那两年,的确摧枯拉朽,无人可敌,可是这几年疲态尽显,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孙可望以前听一个高人说过,一方势力或者一个国家的崛起就像推着大铁球爬山,千辛万苦爬到山顶,一旦开始走下坡路就越来越快,势不可挡,所以满清也和其他的夷狄外族一样,虽然能在中原肆虐一时,但是过不了几年就会退到长城以外,不足为虑。

隆武帝和其他的各方势力,比如鲁王,比如郑成功等等,更加不值一提。

唯有汪克凡,才是西军的生死大敌!

满清也早就意识到汪克凡的巨大威胁,这两年不断对西军释放善意,最近多尔衮又派来密使,向孙可望求和。

多尔衮表示,我大清从来都没有对大明取而代之的想法,甲申之变的时候之所以入关,是为了给崇祯皇帝报仇,吊民伐罪,讨伐李自成这个无君无父的反贼,只因崇祯皇帝和几位皇子都陨于乱军之中,神器无主这才留在北京,既然永王朱慈焕继承了大明正统,清军愿与其永结同好,并与西军结成同盟,共同讨伐唐王的伪明政权,将来平分天下,划江而治……

孙可望怦然心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