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显这些金银的来路不明,多出的五百两就算是封口费了。
要是卖给他们大苍本国的商人恐怕还真没胆收。
如果卖给胡商,那可就不同了。这些胡人带着金银回国之后,就算大苍想要追查起来,也拿他们没办法。
风险是有一些的,可是他们这些商人为的就是赚钱,平时在海上做生意,一趟下来累死累活的,全船人加在一块儿都未必能够赚到五百两,更别说他们已经是趁火打劫,抬高了稻米的价格,敲了这一大笔竹杠了。
船长算是看出来了,这个小娘子厉害得很,她心里早就知道五万两绝对是坐地起价,但是这些钱财肯定也不是她的。
花了就花了,她可丝毫不心疼。
说到底不过就是一起暗度陈仓罢了。
船长没什么好说,让他的人将船上所有的粮食都搬下去,粮食一搬完这艘商船就离开了码头,立即回国,娶妻的娶妻盖房子的盖房子,逍遥自在去了。
得了这么一大堆的金贵粮食,一开始葛公有点儿不舍得发给灾民。
葛公到底也是位县丞,有些见识,明白这些黄金稻米非常难得,而灾民们只不过是想要填个肚子而已。
用这么好的粮食喂灾民,有点儿牛嚼牡丹的可惜之感。
唐见微却觉得他想太多了:“只要是粮食能够填饱肚子保下人命,该吃就吃呗,想那么多做什么?价格都是人赋予的,你就跟自己催眠,这就是最便宜的粗粮,不也没什么区别?”
葛公被个十多岁的小娘子教育,偏偏她说得还挺对,一时间有些哑然。
饿了好几天的灾民们终于等到了粮。
发粮的那一日可把大家激动坏了,一大早就排了好几大长溜的队伍等待着官家给发放稀米粥。
第一个拿到粮的人发现居然不是他们想象中混合了砂子、黍米和豆子所熬制的稀米粥,而是实打实的精米。
别说是灾情期间,就是平日里能吃上这种精米的也不是普通人家。
而且这米粥金黄,看上去煞是好看,不仅好看,还散发着一股让人心醉的米香,甚至是带着一点点花香。
喝完一碗肚子饱了,但嘴还馋,还想再喝,回头去找分粮的胡二郎要。
胡二郎只想拧着对方的脑袋将他拎一边去:“你以为在酒楼点菜呢还再来一碗,这么多张嘴等着填呢!傍晚二次发粮的时候再来!”
夙县的百姓们真的没有想到,他们平生喝得最好喝的一次米粥,居然是在受灾无家可归时喝到的。
第一次放粮结束的时候,葛公过来探望,大伙儿将他围住,各种感恩戴德,感谢他及时通知、转移,不然的话,这次泥石流恐怕他们就得跟邻县一样,死伤无数。
有葛公在,不仅逃过了灭顶之灾,而且还能有这么香浓顶饱的粥可以喝,着实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