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大宋风流才子女主 > 第398章 孤注一掷(第1页)

第398章 孤注一掷(第1页)

不得不说,苏轼的大局观还是令秦刚佩服的。

极短的时间之内,苏轼就已经作出了决定:“我即刻书信一封,联络子厚。哪个太后听政,对我而言,只是地位的高低上下之分,但对他来说,却是生死荣辱之别。我愿意与其联手,以备朝局之变。”

苏轼的判断理由也很明确,如果他选择更有利于自己的向太后,就会让曾布、蔡京这等与端王绑定更深的伪新党人上台,这两年的执政过程中,他已经相当清楚这些人对朝廷与国家的祸害,远大于之前他曾反对过的王安石等人。

而他敢与章惇联手,还有一点依靠,那就是眼前的秦刚。

所以秦刚并没有向他透露出今天面圣之后的任何一点情况,但是恰恰就是因为如此,反而让他笃定秦刚一定会从皇帝那里得到过重托——不言即有大事。

更不用说,他与章惇都已经过了最年富力强的年龄,转眼之间,这朝堂之上,就不再是他们一争高下的环境,也不会是曾布、韩中彦的阵地。对于苏轼而言,他能有秦刚的助力,就不必担心章惇借力“刘太后”听政之后的一家独大。

大策虽然已定,而且对于章惇而言,但凡清楚眼前的形势,只恐苏轼不愿与其联手,那他真就成了最弱势的孤家寡人了,形势甚至要比真实历史上赵煦驾崩之后的还要坏上十倍。

但是所要努力的目标却异常艰巨,即使众人一起努力确保赵茂能够顺利地继位,而那时的“刘太后”要能获得听政的可能性,依旧有着巨大的难度:

大宋王朝为因为得位不正,所以一直大力强调“以孝治天下”来转移国内士人的注意力。当朝的历代皇帝都以“孝”字为先。所以,一旦赵煦驾崩,此时向太后还在,即使是刘皇后成了刘太后,却依旧只是是惇作出了自己的正确选择,突然上了一道奏章,声称:

“天子身子时常抱恙。这几年来,国泰民安,天下万民都纷纷自发给圣主祈福。但是论到祈福之效,却是非至亲不以见效。近来京城多说绵州供养药王菩萨的千佛寺香火灵验,屡有人家派病人至亲前往祈福,结果竟都能痊愈。因此建议皇家不妨一试!”

皇帝之家,虽是家事,更是国事。章惇身为宰相,自然有权建议,只是听与不听,便就由皇家至亲们自己决定了。

在成都府路的绵州药王菩萨庙自然是名气大得很,京城每年去那里为亲人祈福的人也不少,所以要说祈福后真能灵验的例子其实也不难找。

而谈到了皇帝的至亲,自然就是嫡母向太后,生母朱太妃、正妻刘皇后、嫡子赵茂,以及他五个正在京城的兄弟。

太后、太妃、皇后还年年幼的皇子,都是不太适合离开京城的,所以这个所谓的“至亲”人选,便就落在了几个王弟的身上,而且一定要说年幼,未到二十岁的莘王及另两位王弟也可排除在外了,剩下的就是申王赵似与端王赵佶二人。

换句话说,谁都明白,章相在这个时候提出让这两个成年王爷出京去给皇帝的健康祈福,理由无比充分、道义无比正确、但用心也就无比“歹毒”!

要知道,如今的成都府路,还是那种偏远艰险之地的代名词,京城去那里的人家,为了亲人的安危,自然可以什么也不顾,可是要让养尊处优的王爷、尤其是那个野心勃勃、蓄势待发的端王在此时离开京城,无异于釜底抽薪啊!

所以当时李清照提出了这个计策,就连苏轼都不由地叫好!

只是,这样的奏章在小朝会上一提,哪怕是早就已经向端王那边投靠过去的曾布、韩忠彦等人,却也无法开口了——亲王为皇帝出京祈福,此事既是忠、又是孝,全看皇帝与他自己的兄弟怎么看了,大家也只能沉默以对。

紧接着便是苏轼施施然地站出来道:“《左传》有载,卫国公子姬汲、姬寿二兄弟,由于知道出使路上有危险,却不顾自己危险,而争相代死,可谓兄弟情深、君子大义也!”

其实苏轼讲的这个“兄弟争死”事件中,还有这二人的父亲及后母在其中的阴谋算计背景,而这样的典故拿到这个场合来说,表面上讲的是兄弟情深,背后是暗有所指,却是令众人不禁有点面面相觑。

赵煦原本对这样的事情是不以为然的,但是毕竟前天刚与秦刚有过交流,别人的话他不一定听得进去,但秦刚提醒的事情还是让他上了心。

更何况章惇所提的这事于大面上并无甚不妥,他自认自己对于几个兄弟、尤其是端王赵佶一直都是非常仁义的,让他们出京祈福,不就是路途上的辛苦一点么,倒是也可以从这看一看这些兄弟对他是不是还有真情了。

“梁从政!”

“臣在!”

“章相的这个奏章,交给宗正府去拿个细则方法出来吧!”

“臣遵旨!”

苏轼听到此话之后,不由地松了一口气,清娘这个小丫头,出的这个主意还真是入木三分,既狠又准。

宗正府自然不敢拂了皇帝之意,经过内部商议,又觉得申王有眼疾,远行不方便,最合适去绵州去祈福的人选自然就是端王了。

更何况在这两天的京城里,还传出了“吉人利于亲”的童谣,这“吉人”合在一起,便就是“佶”字,所以端王赵佶对此事应该当仁不让。

接下来就要看端王怎么反应了。

倘若遵旨而行,从京城到绵州,路途遥远,去一趟至少三四个月的时间,到了那里再耽搁一下,然后还得挑个好的天气回来,那就差不多就一年的时间过去了。

按照当下官家的身体情况,那就极有可能在半路上就要接到其驾崩且新官家登基的消息了。而按章惇的心性与手段,说不定直接那个时候还会直接安排一道诏令,把路上的端王顺路安排到哪个地方就藩,那也就一辈子都回不了京城了。

倘若宗正府的安排下来后,端王却想玩个心眼、动个心思不肯出京祈福,那更好,就算是自己的野心与贼心直接暴露在现在皇帝的眼前,生了气的皇帝,提前安排你出京打发个偏远封地,都算是仁心大发的表现了。

左相提议、右相附和、众宰执无语、然后再经皇帝认可,当宗正府拟出来的意见递到向太后面前时,这位久居深宫的老太后此时却也无可奈何。

虽然她相对喜爱那个聪明恭顺的端王,但在当前皇帝依旧在位的时间里,却是不敢表露出任何自己的倾向。

“官家对这王弟向来甚是爱护,这次也是应该他辛苦一趟的。”向太后脸色虽有点发青,但也只能如此说道。

消息传出来后,先不说端王,就算是本来就不用去的其他几个王爷们也是有点慌乱的,有的直接找来幕僚、有的悄悄寻些可信的宗亲,都在合计着,这事情要不要自己也得在台面上表个态想去,但也要评估一下要是真的让自己去时又敢不敢走这一趟?

无他,大宋一朝,王爷们留在京城里,只要安分守己,基本就能安全一生。而要是到了京城以外,尤其还要去什么偏远的地方,这行程之中,鬼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