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这个门客捏着脖子,咯咯答咯咯答地叫开了。旁边狗剩给他一巴掌:&ldo;你这是母鸡!&rdo;
&ldo;噢!咯咯喔‐‐咯咯喔‐‐咯咯喔‐‐喽!&rdo;
一听鸡婆叫,附近公鸡全部鬼使神差地跟着打起鸣来,好些山上的野鸡也跑过来跟着起哄。顿时函谷关下鸡声鼎沸。秦兵守关者,嘟囔着嘴,打着哈欠,骂骂咧咧地抱起门拴开关。查验了孟尝君的封传,放这一行人出去。
秦昭王幸完就后悔了,派出追兵气喘吁吁地一路追来,大喊:&ldo;门军,门军,孟尝君来了吗?拦住了吗?&rdo;
孟尝君早已出关多时,朝着东方的阳光,绝尘而去。
正文第二章三
孟尝君一路从秦国鸡鸣狗盗地跑回来,很狼狈。他再次担任齐国相国。为了发泄遭秦人扣押的私愤,孟尝君利用手中相国职权,动用齐国资源,大举伐秦,时间是公元前296年。
齐国宿将匡章带领齐、韩、魏三国军队,驻扎在函谷关外,封死了秦人的出口,一直围打了整整两年,付出极大物资和人员代价。终于,在公元前296年,伴着新世纪哀愁的曙光,联军冲破了函谷关,直接威胁咸阳,迫使秦昭王承认失败,割去三座城池讲和。
但是,三座城池,由于距离齐国本土遥远,齐人无法接收,都就近给了韩魏。齐国白白消耗了国力而无所得。这是一个典型的近交远攻的错误战略。韩魏成了扶贫对象,而齐国当了活雷锋。虽然对齐国无利,但孟尝君却报了私仇。
更糟糕的是,齐国跃过中原远征,和秦国打了三年,这期间,在幕后等待许久的赵武灵王偷着笑了:好哇,大猫出门去找老狗打架了,我也赶紧出门偷油去吧!于是去拖&ldo;中山&rdo;这个油瓶。赵国连攻中山,趁机灭之。而齐国此时与秦人胶着战斗,无暇营救自己的小弟中山。
不光赵国白捡了土地,宋国的宋康王也积极出去抓油瓶,吞灭了齐国附近的滕国以及齐国以南的淮北土地。宋国、赵国都自我壮大了。而他们的壮大,都是对齐国的削弱。
孟尝君远攻秦国三年,结果却是虚弱了齐国,赞助了韩魏,便宜了赵人,肥大了宋国,还丢了俩油瓶‐‐中山和滕国,可谓是一胜而六损,成为后世著名的反面典型。更大的隐患发生在三年之后:秦国大举进攻韩魏,齐国竟无力营救,坐让韩魏两国搭上二十四万颗大好头颅,失去土地六百里。
正文第二章四
孟尝君,还有后来的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被合称&ldo;战国四君子&rdo;。主要特征是欺世盗名,专权误国。像国民党时期的&ldo;四大家族&rdo;。
孟尝君获得美名,不是因为他本人聪明厉害,而是因为他有钱,收养了三千门客,这帮人到处帮他炒作。而孟尝君为什么有钱呢?因为他和他爹,一直是齐国的专权专业户,上逼国君,下敛私财,还放高利贷。具体例子我们后面再举。
孟尝君花钱养门客并不是行善开粥棚,搞社会救济。相反,老的弱的他不要,必得对他有用的人,哪怕是杀人避仇、亡命江湖者流,他也收。而没有一技之长的,不能帮他巩固在齐国的专权地位的,孟尝君不收。譬如他就曾经亲自拒绝一个没用的老大爷。
当时,这个老头子七十多岁了,披了块破皮裘,来见孟尝君,路都走不快了。孟尝君不想接纳。他说:&ldo;先生老矣,春秋高矣,您就算了吧。您来的话,又能教我些什么呢?&rdo;
老先生大怒:&ldo;噫!我老吗?如果让我去追车赶马,投石跳远,逐鹿搏虎,那我是老了。要是让我给您出些馊主意,帮你在朝廷里夺权,那我还年轻得很呐!&rdo;孟尝君逡巡避席,面有愧色,赶紧把这老的也收留了,以后有大用啊。孟尝君与这老先生的一段对白,把孟尝君招养食门客的目的,赤裸裸地暴露出来。
孟尝君养的人,或者识文断字,或者能说会道,或者孔武有力,总得有一把刷子,哪怕人品恶劣,也没关系。比如有个家伙很有本事,曾经在外交上为尝君出过力,但却是个好色之徒,居然跟孟尝君的媳妇云雨开了,弄得大家都知道,纷纷请杀了他。孟尝君故意打马虎眼:&ldo;目睹美貌之人而心里相悦,是人之常情,各位就别管了。&rdo;孟尝君基本上跟黑社会老大差不多,把老婆都豁出去了。
终于,孟尝君家里的流浪汉,多达三千多人,吃喝穿戴,跟孟尝君一模一样,完全打成一片,天天在&ldo;聚义厅&rdo;大碗喝酒,均秤吃肉。孟尝君也跟他们一起吃。
这一天开晚饭,大家又开始吃,屋子里全是肥猪咀嚼泔水的吭吭声。孟尝君一边吃,一边还用手遮住蜡烛火光,怕风吹灭了烛火。旁边一个食客误以为孟尝君吃的更好,于是道:&ldo;真是岂有此理,为什么让我们吃差的?还用手遮着怕人看见!&rdo;说罢把筷子一扔,愤然离席而去(讨饭还挑肥拣瘦哩)。
孟尝君连忙追上去,端着自己的饭菜跟他比较。果然是一样的。这老兄一看,觉得很失面子:&ldo;孟尝君真心实意地待我,我却起疑心,我还有什么脸见人哟?&rdo;他觉得没法在这儿混了,迫于面子,干脆拔出剑自杀了。从此以后,孟尝君名声在外,被誉为战国四君子之首。
这也说明了当时中国饮食习惯是分餐制:把锅里的分到个人盘子里,每人一套餐具(盘、筷子、匙),个人吃个人的。或者把丰盛的食物堆在桌案中间,大家取到自己餐具里吃,跟现在的美国人开party一样。分餐制更符合饮食卫生,吃多少盛多少,不浪费。至于现代中国人全家围坐吃几盘菜的所谓&ldo;伙食&rdo;,是宋朝时候才形成的习惯。宋朝的大儒们心眼很坏,鼓励中国人多过大家庭生活,家族聚得越大越好,内部互相牵绊,以免犯上造反。大家族生活使得其中的个体失去privacy,没了个性,没了创造力,一切新东西、新想法都泯灭于对家庭规范和长辈传统的尊重之中。可恶的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