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如老海神所说,海伦的两位兄长依靠血脉登顶英雄阶巅峰的卡斯托耳和波吕丢刻斯听到妹妹被劫的消息后便立即扬帆出海,跟踪追击并已逼近帕里斯的船队,一旦碰面就会以强大的力量将帕里斯毁灭并将海伦带回斯巴达。
老海神的话如同毒蛇吐信一般立即在帕里斯的心坎咬了一口,此时的帕里斯终于意识到了自己做下的错事:破坏刚刚签订的盟约,突袭并劫掠了斯巴达的王宫、抢走实际上是拐走斯巴达的王后海伦。。。。。。。。。。这一桩桩、一件件的错事注定了要引起爱琴海两大霸主国的倾世大战。
他的耳边似乎回响起他的兄长预言家埃萨库斯看着他快船离开了故乡的海岸时那饱含绝望的呼喊“:啊,灾难!伟大的特洛伊城的灾难!我们所有人的灾难!我能看见大火包围了神圣的伊利翁,它的孩子们满身血污,纷纷葬身于火海之中!我看见外来人将哭哭啼啼的特洛伊女人带去当了奴仆!”
那惨厉的声音不禁让他全身发颤、寒毛粟起,他的雄姿英发和王者风范一瞬间都不见了,他被命运抛弃了就宛如一只被主人抛弃的小猫看上去一样那么弱小那么可怜。
这样的姿态让他怀里的海伦看得清清楚楚,按理来说,海伦一直喜爱的是有着胆魄豪情和绅士风度的男人,见到这样的帕里斯应该会失望得宁愿回到斯巴达。可是此刻她被爱神维纳斯的权柄迷魂了头,竟然是伸出手抱住了帕里斯的头,用极其肯定的语气说道:“斯巴达之王墨涅拉奥斯经常家暴我,我已经无法忍耐,所以决定抛弃他。你不要因此而害怕,正义会是你最强的后盾。”
海伦的话当然是假的,那墨涅拉奥斯一直将娶她作为人生之中最为幸运也是最为得意的事情,而他的斯巴达王位也是因此而得,他对于海伦的爱甚至要超过对自己的爱,怎么可能会对海伦家暴?就算家暴,以国王之位就一定要泄气在海伦身上?
但是现在彻底爱上了帕里斯的海伦已经彻底顾不上墨涅拉奥斯,宁愿指控深爱着她的墨涅拉奥斯家暴也要为帕里斯争取一些有利的条件。
在海伦的怀抱中,帕里斯的心得到了宁静,海伦对墨涅拉奥斯的指控更是让他愤怒而又庆幸,他不再理会老海神的语言,只是想要躺在海伦的怀抱之中直到永远,他什么都不想要,什么王位、什么财富、什么责任妻子特洛伊都去死好了,如果这样他就可以和海伦永远在一起。
看到这样的场景,老海神也是无能为力,现在他能够出现说话就完全是因为雅典娜和赫拉极其支持者都在奥林匹斯圣境拖住庇佑特洛伊的神灵。若是动武,即使他能够拦下帕里斯,在之后的雅典娜的清算之下也必然被打落神座,这样的代价也是他所不能够承担的,于是他潜回了海里,不再掺和这场震动世界的大战。
而最后老海神的行为还是引起了雅典娜这边的注意,雅典娜因为老海神的识相最终决定放过老海神,但是也让她感知到了卡斯托耳和波吕丢刻斯的追击。对于雅典娜的谋划来说,海伦被带回特洛伊是必须的,于是她派出了拥有海啸权柄的闺蜜好友:海神波塞冬的妻子阿穆芙莱特去御使海啸风暴将两位强大的希腊英雄都沉入海底,并趁机转化为宙斯军团的英灵千夫长。
于是,海伦在老海神离开之后,获取了整只船队的指挥权并避开了她两个哥哥的追击,带着船队安全的来到了克拉纳岛,他们在岛前下锚登陆。在特洛伊战士们的见证下,海伦自愿跟帕拉斯结婚,并将所有从斯巴达王宫劫掠的财宝都分了下去。他们举行了隆重的婚礼,沉浸在新婚的快乐中,两个人都忘掉了家庭和祖国。
他们依靠带来的财宝,不但笼络了特洛伊船队的船员,还在岛上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整整过去两年,确定了所有的船员都接受并肯定了海伦关于墨涅拉奥斯家暴的事情后,他们才航行回到特洛伊去。
帕里斯作为使者却做下这样严重违背了道义,在现在以真善美为核心信仰的爱琴海区域简直算得上十恶不赦,为了国家大义,就算是将他五马分尸甚至诛九族都算过分。
可何况现在的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斯和他的哥哥阿伽门农,即迈肯尼的国王,是希腊英雄中最强大的王室王族。两人都是宙斯的儿子坦塔罗斯的后裔,他们是珀罗普斯的孙子、阿特柔斯的儿子。这是一个高贵的家族。除了统治亚各斯、斯巴达外,他们还主宰着伯罗奔尼撒的其他王国。希腊的许多君王都是他们的盟友。
对于遵守规则的人,他们都敢以怒火加罪之,现在帕里斯的行为都已经在他们的脸上狠狠的甩了一巴掌还狠狠吐了一口口水,这样的屈辱他们怎么会忍受?
墨涅拉俄斯听到妻子被劫走的消息后,怒不可遏,决定向帕里斯极其所有的特洛伊人民报复,他用血和火要找回自己的荣耀。他即刻离开皮洛斯,赶到迈肯尼,把事情告诉了哥哥阿伽门农和海伦的异父姐妹克吕泰涅斯特拉。
阿伽门农和克吕泰涅斯特拉两人为他分担痛苦与屈辱,并开始大肆将帕里斯在斯巴达做下的事情宣传出去,以期获得正义的支持并获得其他国家的同情。阿伽门农安慰了墨涅拉俄斯,并发誓敦促从前曾向海伦求婚的王子履行他们的誓言,组成强大的军队前往特洛伊,用战争重新夺回荣耀和海伦。
兄弟两人很快就遍游希腊各地,要求所有的王子都参加讨伐特洛伊的战争。首先答应这个要求的有特勒泊勒摩斯,他是罗德岛上有名的国王,赫拉克勒斯的一个儿子。他愿意装备九十只战船出征。其次是亚各斯国王、神衹堤丢斯的儿子狄俄墨得斯答应率八十条海船参战。(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