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一年一度的评选少先队员的工作拉开了序幕。此时,叶千寻已经是四年级了。
这个评选优秀少先队员,是一年才能一次的。它和普通的少先队员不同,这个是由老师推荐,大家举手表决的。当然,林菡一直都很优秀。所以,她早在二年级就被评上了。
这次,在教室里,老师在黑板上把自己推荐的名字写在黑板上,然后由大家来决定。结果,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的第一个名字就是叶千寻!
而且,经过同学们的投票决定,叶千寻得的票数也是遥遥领先。
此时,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规定戴上了红领巾。
老师当场宣布:“今年,获得优秀少先队员的人是叶千寻…………现在,请以上同学上台领奖。”
这奖品,和学期结束后发的奖状一样,两个半圆形的花瓣,简单地说,就像是节目演出时拉起的红色帷幕一样,不够,这其中的一角被挑起,露出“奖状”两个字来。位于正中央的,是老师写的姓名和获奖的年份和类别,其他的字都是事先打印的。最下面,是代表祖国未来的花朵。
叶千寻拿到这张沉甸甸的奖状,欣喜若狂。回到座位的那一刻,同学们都把目光转向他,为他祝贺。
课间休息时,同学们就围绕着这红领巾聊开了。
叶千寻首先发话了,他说:“老师说这红领巾是用鲜血染红的。你们相信不?”
坐在一旁的秋言早已按捺不住了,抢先发言:“而且,还是属于革命烈士的。”
一向沉思文静的男孩安树见没有说话,他想了一会儿,慢慢地说:“其实,我不敢否认老师的说法。可是,我老觉得老师说的不对。”
调皮捣蛋的怀槿坐不住了,听到他们这么说,一方面替他们感到好笑。另一方面,另一方面,他还措措有辞。
她说:“唉,这个还用讨论来讨论去的。肯定不是的呀!老师把我们当小孩子哄似的。”
站在一旁的玉兰打死也不信。她可是老师的忠实粉丝,老师说什么,她都相信什么。而且,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每一句话,在黑板上写下的每一个符号,他都要记下来。所以,要说谁的课堂笔记做得最好,当然非她莫属了。可是,她的成绩既不太好,但也不很差。毕竟,老师经常强调,自己讲的知识重在理解,而不是抄袭。
玉兰撅着嘴说:“这个,我可不信。如果你不拿出证据,我就无法相信。”
坐在一旁听话的林芝赶紧插嘴道:“唉!这还需要什么证据!如果是用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的,那这红领巾至少有一股腥味。”
怀槿连忙点头同意,说:“林芝说的很对。血是有味的,有一股像酸像甜的味道。平时,划破手指时,放进嘴里吮吸,就是这个味道。”
这时,一直不吭声的林菡说话了。平时,她很娴静,静得如月夜下的湖。但是,那只是她思考问题的时刻。平时,在玩耍时,她能充分放开自己,一点不拘谨,活像一只活泼的鸟儿。
她说:“我个人觉得吧。老师之所以说这句话,并不是它真的有腥味,也不是说这句话有假。其实,老师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想表明红领巾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听了她这番陈述,刚才一起讨论的同学突然沉默了,面面相觑。
看到这种尴尬局面,林菡不自觉有些脸红。
于是,她扭头问叶千寻:“叶千寻,你说是不?”
看着他,她难为情地笑笑。
叶千寻并没有立刻回答她,而是思考了一会儿。
此时,林菡早已等不及了。刚才燕雀无声的场面,就像天气被凝固了一样,让她无法呼吸。
终于,叶千寻开始说话了。他说:“其实,我也同意叶千寻的观点。为什么?现实生活中有一个很好的类比。比如说,我们的国旗,也是红色了。书上不也是说了嘛,国旗的红色象征着用鲜血染红的大革命。”
听了这话,大家似乎有所觉悟,仔细品味,觉得他说的话有一定道理。
最后,大家同意了林菡的说法。
林菡向她点了一下眉头,表示感谢。
本书首发于看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