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王曾的脑海之中还在减农税发懵了。
&esp;&esp;谁能,谁敢,把农税给免了。
&esp;&esp;历朝历代没有人想过。
&esp;&esp;王曾摸了摸袖子,他袖子还有最后一张纸,这张纸他没敢拿出来,相比前面几张,这一张才是萧太后真正的狠辣。
&esp;&esp;萧太后公告整个辽国,列出了一份名单。称之为八贤。
&esp;&esp;这名单上刘安的名字在第七位,这些人入辽之时便是封王之日。
&esp;&esp;排在第一位是战神李继隆。
&esp;&esp;排在最后一位的是王嗣宗。
&esp;&esp;中间六人分别是,兴农护民之相李沆、以文治世之相吕蒙正、刚正不阿名士赵昌言、大宋大掌柜向敏中、荐百余名臣王旦、天纵其才刘安、南征北战曹玮。
&esp;&esp;一共八贤者。
&esp;&esp;王曾不敢将这份名单拿出来,无论辽人是真意还是离间,此时看刘安的表情,王曾认为这份名单可以晚一点再给刘安看。
&esp;&esp;王曾离开的时候看到刘安坐在窗边发呆。
&esp;&esp;他知道刘安心系天下,但无能为力的感觉有多难受。
&esp;&esp;午餐,刘安只吃了一口。
&esp;&esp;晚餐送到,刘安连看都没看一眼,一直坐在窗边。
&esp;&esp;农税!!!
&esp;&esp;自公元前鲁国最早开始征收初税亩开始,汉代叫租赋,唐叫租庸调。
&esp;&esp;中华大地用了整整两千六百年才免了农税。
&esp;&esp;现在的大宋已经具备了免农税的基础了吗?
&esp;&esp;从眼下计算,自鲁国开始第一次征收农税已经有一千六百年,农户们称为皇粮国税,可以说天下万民已经习惯了交农税。
&esp;&esp;后世是凭什么取消农税的。
&esp;&esp;是在农业税只占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三以下之后,才免除了农业税。
&esp;&esp;现在呢,农税占据了大宋财政收入大部分。
&esp;&esp;无论后世的史书怎么写,刘安亲眼看到的是,大宋的税收盐、茶、铁三项占了财政收入的两成,商税能多一点,两成半。
&esp;&esp;依这样的计算,农税超过了大宋国库收入的一半以上。
&esp;&esp;大宋的农税也挺高的,官方是十五抽一,但还有杂税、折变等等,十五抽六肯定是有了。
&esp;&esp;好难!
&esp;&esp;辽人大规模在燕云减税,他们的财政支出远没有大宋这么多,仅是官员的俸禄就差了十几倍支出,军费支出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esp;&esp;而且燕云荒地多,多来一户人口本身就是财富。
&esp;&esp;这一招,自己如何应对。
&esp;&esp;更可怕的还是大宋自身,大宋不禁止田地交易,被大地主大贵族兼并的土地会越来越多,这些人有的是办法逃税,那么大宋的农税还要从最普通的农户下手。
&esp;&esp;农民的税只会越来越重。
&esp;&esp;免农税。
&esp;&esp;天方夜谭!
&esp;&esp;刘安有一种感觉,自己把这话说出来可能用不了几天,自己的小命就会终止,因为自己动了大贵族们的切实利益,会成为满朝文武的眼中钉。
&esp;&esp;可能就连寇准都会站在自己的对立面。
&esp;&esp;但若对萧太后这次出招不闻不问,时间会慢慢让大量河北两路的百姓流入辽国,对大宋的归属感也会越来越弱,然后有一天,或许打仗的时候那些北流的百姓会拿起刀剑对准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