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易中天中华史内容 > 第20章(第2页)

第20章(第2页)

玄宗朝的大臣们甚至应该庆幸有这样一位宦官。皇帝龙颜大怒,他是灭火剂;君臣之间有摩擦,他是润滑油。有不少事,都是高力士四两拨千斤,比如太子之立。当时,李林甫兴风作浪,唐玄宗犹豫不决,高力士悄悄说了一句:立嫡以长,谁还敢争?皇帝大悟,立即拍板立李亨为储。

这可真是一言兴邦。实际上,如果皇帝是当局者,其他有利害关系的是当事人,那么,旁观者的作用就有可能是积极的,只不过这旁观者必须清,既清廉,又清醒。

高力士,就碰巧是这样的人。

没错,碰巧。

事实上,高力士虽然富可敌国,也收受人情,却没听说有过什么权钱交易。相反,一事当前,他首先考虑的是皇帝的利益。即便提意见,出主意,也是吹耳边风。作为玄宗最贴身的人,高力士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只是皇帝的家奴。

中晚唐的宦官就完全两样。

这一点,最清楚的当然是皇帝自己。开成四年(839)十一月的某一天,大唐第十四任皇帝文宗李昂,突然召来一位翰林院学士,问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就爱卿读书所知,朕可以跟前代的哪位帝王相比?

学士答:臣愚,但天下人都说陛下是尧舜之君。

皇帝说:朕其实是想问,比得上汉献帝吗?

该学士大惊失色:陛下怎么能这样说?

皇帝答:献帝只是受制于强臣,朕却受制于家奴。这样看起来,朕只怕还不如他。说完,泪如雨下。[5]

文宗说的家奴,就是仇士良。

仇士良可谓宦官乱政的典型人物。他不但专横跋扈二十多年,而且视皇帝为玩偶。开成年间某天深夜,一位值班的翰林院学士被叫进秘殿,只见四周帷幕重重,仇士良则端坐堂上虎着脸说:太后要换皇帝,你起糙诏书吧!

该学士吓得魂飞魄散:杀头灭族的事,我不敢!

仇士良沉默片刻,然后拉开帷幕。坐在里面的,竟是文宗皇帝本人。于是这个宦官头子阴冷地说:陛下,如果不是这位学士不肯糙诏,这地方你恐怕坐不成了。

文宗居然低头不语。[6]

这实在骇人听闻,却有可能。事实上,哀帝之前,大唐九个皇帝,只有两个(宪宗和敬宗)不是宦官拥立,却又都是被宦官杀掉的。宦官的势焰熏天,可谓无以复加。

问题是:何以如此?

直接原因当然是宦官掌握了禁卫军的兵权。唐代首都的驻军,早期有南北之分。北门的叫禁军,保卫皇帝,也就是禁卫军。南边的叫卫兵,保卫政府,其实是中央军。然而安史之乱的结果,是中央军土崩瓦解,禁卫军名存实亡。悄然崛起并影响了中晚唐政治的,是神策军。

神策军本是哥舒翰为了对付吐蕃而建立的边防军,安禄山叛乱后被调往东部战线。但是,当他们遭到史思明的迎头痛击之后,却发现基地早已被吐蕃占领。也就在这时,他们遇到了在前方监军的宦官鱼朝恩,后者则不失时机地将这支无家可归的队伍变成了自己的力量。

接下来,神策军两次保卫了皇帝。第一次是吐蕃攻陷长安时,鱼朝恩成功地将逃难的代宗接到身边,并把陛下重新扶上了皇位;第二次是德宗时期发生兵变,皇帝仓皇出逃到奉天(今陕西省乾县),神策军赶来救驾。所以,尽管鱼朝恩由于专横跋扈已被代宗诛杀,德宗还是将这支队伍扩充为左右神策军,兵权则交给了自己信任的两个宦官。

不能说皇帝的决策全无道理。毕竟,神策军在边疆早已锻炼得强悍团结,又因为被提拔为禁卫军而感恩忠诚。至于领兵的宦官,既没有地盘,也没有后代,绝不会像安禄山那样自己称帝。因此,由宦官统领神策军,可以放心。[7]

结果却是灾难性的。

灾难有两方面:神策军变得腐败,宦官变得嚣张。腐败并不奇怪,因为从边防军变成禁卫军以后,神策军没有了战事却有了特权。宦官嚣张也不奇怪,因为皇帝和保卫皇帝的武装力量都在他们手里。皇帝如果听话,固然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就算不听话,也可以换一个,甚至杀了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