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告诉皇上,明天刘基要回浙江老家去了,他再磨蹭几天,天下就大乱了。
朱元璋不解什么意思,他退隐不至于天下大乱吧?朱元璋不喜欢别人奏报时耸人听闻。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无须渲染,他自己会判断。
胡惟庸说他致仕归乡的消息一传出去,礼贤馆可热闹非凡了,整天里车水马龙,上至公侯、下至百姓,去看望、拜别的人挤满了夫子庙几条街,后来怕道路断绝,兵马司的人不得不派兵去维护秩序。
朱元璋很是吃惊,拧着眉头想了半天,说:&ldo;好事呀。朕的官员这样受百姓爱戴,可谓本朝盛事呀。&rdo;
看朱元璋的表情,胡惟庸知道他言不由衷,除了朱元璋自己,他不能容忍天下有第二个人与他同享民众的拥戴,这也是趁早打发走他的用意吧。
胡惟庸心里最恨刘伯温,你不是在皇上面前说我当宰相好比拉车,会把车拉翻了吗?最终我可是驾了辕,大明帝国的车驾跑的稳稳的,并没有翻啊!你自恃天下无二的人,可是早早回家去抱孙子了。为了发泄愤恨,胡惟庸说他这人留在朝中倚老卖老、饶舌,放归故里,也怕他谤议朝政,说三道四,同样不放心。
朱元璋说:&ldo;依你怎么办?抓起来不成?那不是越发抬高他了吗?放他回去吧,对了,这样冷冷清清地走了,显得朕寡情少义。还是应当有所封赏。封什么为好?&rdo;
《朱元璋》第七十六章(3)
胡惟庸忖度半天,觉得封公侯太高了,本朝又没设子爵、男爵,就封伯爵吧,居中,不高不低。
&ldo;好,就封伯爵。&rdo;朱元璋略一思忖,封号有了,就封他为诚意伯吧,嘉勉他为朝廷办事诚心诚意。他会高兴,拥护他的百姓也不会说什么了。
胡惟庸不免有点酸溜溜的,这真够他风光的了。说他年自己致仕时,不见得有这些殊荣啊。
朱元璋说:&ldo;你不要总跟刘伯温过不去,不就是说过你几句坏话吗?他这人,谁的坏话不说?他连朕的坏话都敢说呢。&rdo;这倒也是实情,既然皇上都宽容,胡惟庸便不再做声了。
胡惟庸奉皇命去找有司做封诰的一应文书去了。朱元璋见云奇一直在探头探脑的,便叫小太监传唤他上来。知他是奏报机密事的,便把殿上殿下的大小太监都轰出去了。
云奇向朱元璋报告,初七到十六,蓝玉每天都是二更天骑马出去,五更天回来。他办事精细,每天的时辰都查得很准,真难为他。
朱元璋关心的是蓝玉去了哪里?
&ldo;没人知道。&rdo;云奇答。
朱元璋问:&ldo;没有卫士、家丁跟着?&rdo;
云奇说:&ldo;从不带人。&rdo;
朱元璋突然抓起砚台向地上一掷,砚台断成了两截,墨汁溅了云奇一脸。
那是一方龙凤端砚,很有来历的,是陶安献给皇上的,据陶安说,是王羲之写兰亭序用过的砚,是陶家传了几代的宝物,价值连城。他气得把龙凤砚都摔了,可见愤怒到了什么地步。云奇不敢问,朱元璋也不会说,但他猜得到,一定是蓝玉夜夜去会那个守灵的郭惠去了,不然蓝玉用得着这么行动诡秘吗?
这时一个小太监进来,说:&ldo;真妃要见圣上。&rdo;
&ldo;她来干什么?&rdo;朱元璋没好气地说。
一脚门里一脚门外的达兰听到了,她说:&ldo;圣上不是还没有说我的仁和宫是冷宫吗?怎么就这么冷落了?&rdo;
朱元璋问:&ldo;你有什么事?&rdo;
云奇趁机走掉了。
达兰奏报,听说街上商人那里有印度香料,她想买点,想请皇上派楚方玉去买,问行不行?
&ldo;买香料也不用楚方玉去呀!&rdo;朱元璋让她开个单子,叫楚方玉派管事的小太监去就是了。
&ldo;男人懂什么香料!&rdo;达兰说,&ldo;我就要楚方玉去!皇上是不是舍不得支使她,心疼她呀?&rdo;
朱元璋先时想,楚方玉一定不为他所用,如果她肯为达兰买香料,那是良好开端,证明她有望移船就岸。
朱元璋说,不是不可以派楚方玉去办货,她心气高傲,怕支使不动,最好是达兰自己去求她。
达兰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她没猜透朱元璋的内心活动,便道楚方玉那里她早说好了。
这么容易?这不反常了吗?这反倒引起朱元璋的警觉,他似乎悟到了什么,对达兰说:&ldo;好吧,你开个单子来,我叫她带人出去就是了。&rdo;
领受了任务的楚方玉抑制住内心的激动,只等着出了宫门就算逃出樊笼,从此可以远走高飞了。
第二天上午卯时,几辆宫车停在玄武门内。楚方玉带三个小太监来到宫门口,分别上车,出了宫门。
云奇早就带人藏在宫门口,这时纷纷上马跟着。这是楚方玉和达兰都万万想不到的。
楚方玉带人直奔鼓楼大街,她仿佛重又融入了人间。这里店家林立,市声震耳,行人如织。
楚方玉带几个小太监来到香料铺前,假装问价。云奇带人守候在门外,也装成买东西的样子。
楚方玉忽然低声问香料铺的老板,后面有方便的地方吗?她说她有点内急。
&ldo;有,有。&rdo;老板忙打开了通向院内的后门。楚方玉快步进去,跟随的小太监正要跟进去,门已关上了,老板说:&ldo;女人去方便,你也跟进去吗?&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