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晔他们老板和帮工来到了东升号停靠的位置,先后上了船。
船上,金鲳鱼已经被船工们从鱼舱里全部搬了出来,放到了前甲板上,此时正在将其他货搬出来。
老板还没踏上船,在岸上的时候就看到了前甲板那银白之中着泛金黄的颜色。
对于一个经验丰富的鱼贩子来说,不用太过细看,就能确认那确实是金鲳。
金鲳是常见的鱼,价格不高,都没错。
出海回来的船,无论大小,在很多时候都能或多或少地捕捞到一些。
但是,这么大的量还是比较少见的,得碰到鱼群才行。
渔民最喜欢的就是碰到鱼群,而鱼贩子也喜欢收购大宗的海货,哪怕是便宜货。
此时,那老板脸上的笑容已经抑制不住了。
岸上的其他人也自然也看到了东升号上的金鲳,正在指指点点地议论着。
即使是在鮀城这种大城市的渔业码头,也不是天天有东升号这种大船靠岸卖货。
大船一经出去,返程的时间不定,很少会靠岸卖货。
只有距离不算很远,核算过后比较划算才会浪费时间靠岸。
而且,沿岸的码头多了去了,也不一定就会来鮀城。
再一个,返航修整的渔船上也不会把货特意留回来卖,很多时候都是就近靠岸卖了。
否则,千里迢迢把货留回来,万一不新鲜了,卖给谁去?
另外,保鲜用的冰块不要钱吗?
这额外增加的成本谁来承担?
因此,每个地方的码头,满载渔获的大船不常见,最多的就是小木船,以及当天出去当天回的小渔船。
鱼贩子每天收的货相应地也很杂,很少收到上千斤以上的单一品种鱼货。
毕竟这年头的渔业技术还不算很发达,只不过是刚刚起步而已。
就连休渔期,目前国内都还没有这个概念,要等到四年之后的1995年,才实行海洋伏季休渔制度。
而且,也只是在黄、渤、东海实施。
南海休渔更是要等到8年之后的6月1日,才首次开始施行。
“还真的没有骗人,确实是有3000多斤。”
老板点了点头,满脸欣喜。
有多少货,瞄一眼有多少筐子,就能推测出个大概。
而装着金鲳鱼的筐子具体有多少,他虽然没有仔细数,但一眼看过去,可以确定不下于60个。
另外,甲板上也有其他货,虽然不如金鲳多,但也不少,基本上都是百斤起步。
相比起收其他小船那杂七杂八的货来说,收这一船的货,要省心省力得多了。
“我既然敢带老板你过来看货,就肯定不会骗人。”
冯晔笑了笑,然后半开玩笑道:“否则,我不得担心能不能走出这个码头啊?”
老板一听,有些尴尬地打了个哈哈。
他没想到自己的话,这么快就被拿来打趣自己。
他拨弄了一下鱼鳃,干笑两声:“货都不错,抬到岸上去吧,我再看看其他货。对了,魔鬼鱼呢,在哪里?”
“还在鱼舱里面,我领你进去看一下。”
冯晔带着他来到了鱼舱,指着里面堆放着的鱼货道:“老板,都在这里面了,你自己看吧。”
老板也不客气,带着帮工就走了进去。
鱼舱里,各种鱼货堆得满满当当的,光是看着就让人眼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