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团在凉州住了三天,而后继续出发向西,论勃珢大帅没驱赶,可也没挽留使团留下过年,意思很明显,你们还是赶紧走吧。
虽然已至冬天也已经下雪,可还没到最冷的时候,而且烦了也确实不想留在凉州,在论勃珢眼皮子底下实在不安全,所以决定继续赶路。
十一月初一,使团再次出发,获得大量御寒衣物,又有向导和沿途接待,轻骑每天五六十里很是轻松,初五至焉支山(也称燕支山、胭脂山、删丹山等),路经宁济公祠(钟山寺),烦了带了阿墨前往祭拜。
玄宗封焉支山神为宁济公,取的是安宁匡济之意,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奉旨建祠,有大唐燕支山宁济公祠堂碑石刻,烦了驻足片刻,又看向另一块,乃是隋炀帝所作饮马长城窟行:
肃肃秋风起,
悠悠行万里。
万里何所行,
横漠筑长城。
……
这个本家带着人从长安来到焉支山,参禅天地,接受西域二十七国参拜,诸国商贾在此交易,堪称外贸史上的特大盛典,可以说,这个有名的昏君亲自打通了丝绸之路……
其后有历代名家作文,还有李白,岑参,李昂等人诗作,烦了一一驻足观看。
待看完,他却没进入略显破败的大殿,而是去到祠外设祭,并且郑重跪拜。
什么山神,什么名家,老子祭拜的是霍大将军,焉支山上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霍骠骑!
烦了闭目默念,“大将军英灵不散,保佑后辈锋锐,待晚辈再来,必献三牲祭拜!”。
下山后便至甘州(张掖)山丹县地盘,大片平坦的草场,自霍大将军在这里初设马场,这里一直是历代军马重要产地,如今却沦落于吐蕃人之手。
到驿站,在残破的村镇走了一圈,随处可见断足瞎眼的唐人和诸部百姓,一路走来,他见过太多这种人造残废,每次都能让他有想杀人的冲动。
甘州南有祁连山,北侧龙首山合黎山,东边焉支山,中间地势广袤平坦,大小河流二十多条,往南能通湟水谷地,往北可去漠北,如今也是四周无战事,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难得的好地方,可惜甘州万户是个贪婪凶暴之徒,这么好的地方,硬是被他搞的民不聊生,简直荒唐。
使团未在甘州停留,一直西行,十一月十二至甘州西界,也就是弱水。
踏着冰面过河时烦了忍不住向北遥望,阿墨停步道:“阿塔,莫要在冰上停留”。
烦了指了指北边,轻声道:“阿墨,沿着这条河一直走就是居延海”。
八年前,安西兵穿过大漠到达居延海,在那里养病过年,真是让人怀念的好地方。
论先天条件,肃州和瓜州远不如甘凉二州,汉分河西为四郡,如今的肃州和瓜州是原来的酒泉郡与敦煌一部分组成,原因也不复杂,实在是太大,距离过远不利于统辖,遂多设一州领之。(肃州东西五百六十里,瓜州东西四百里。南北就实在论不上了,大漠戈壁随便划)
两州都是严重的地广人稀,大唐设立的驿站早已废弃殆尽,这种地方如果有商旅往来还好,如今商旅断绝多年,日子也更加困顿。
这种地方,官府的职能被降到最低,使团每日行程也随之越来越长,一路跋涉,直到腊月十三,使团终于进入沙洲(敦煌)界。这里也是传统汉地的西端,州西有两座关城,分别叫阳关和玉门关。
当天至馆驿住宿,烦了看天色还早,再次与阿墨去到旁边村镇,村口遇一唐人老者,随口问道:“敢问老丈,此处何名?”。
那老丈答道:“此处唤做崔家集,乃敦煌县沙井乡下辖”。
听到这个传统汉名,烦了不由一愣,又问道:“不是涩辟部吗?”。
吐蕃罢州县乡制,分以部落统属,据他打听的消息,沙洲分为十三部,并设沙洲大都督府,由论勃珢的亲弟弟录支担任大都督,统辖沙洲和瓜州,这里正归涩辟部统管,这老者竟按唐制作答,这要被吐蕃人听到可不是小事。
那老者冷声道:“某乃唐人,自然要按唐制!”。
烦了看着这个老汉,把脸上面巾拽下,正色道:“某也是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