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张爷爷他们收拾明天要卖的竹编,天已经黑了。
大家依然坐在院子里乘凉,聊着天。
张母则和张父说着明天要买点盐回来,家里的盐只剩一点儿了,估计明天用完家里就没有了。
又让张父顺便再买点儿猪油回来,猪油罐也快见底了,平时大家吃肉比较少,一般都是逢年过节,或者亲戚朋友来才会去割点肉回来,
所以这时候猪油就是替代品,至少能让家里饭桌上能见点儿油荤,
光吃菜油也是不顶用的。
看时间差不多了,张爷爷让大家都早点休息。
明天大家都要早起,特别是张行风和张允雪两个年纪小的。
张行风和张允雪听着阿爷的话,率先跑去洗漱,然后收拾完立马回房间睡觉,就怕明天起不来。
其他人也陆陆续续洗漱完,回了房间,躺在床上,伴着乡间夜晚的蝉叫声入眠。
次日卯时中(6点左右)
老张家的人差不多都起床了,两个年纪小的张行风和张允雪也跟着起床了,一直在院子里叽叽喳喳的说话,讨论镇上是什么样子的。
张母和朱氏在厨房给大家做着早饭,依然是粥和鸡蛋饼,张母又单独装了一些鸡蛋饼,朱氏则给大家灌了两壶水,毕竟好几个人去镇上,如果都在镇上吃,那得花不少钱。
等吃完饭,张爷爷和张父挑着捆好的竹编,张行浩和张允月也用背篓背了一些竹编,鸡蛋饼和水由张行浩一并背着。
张行风和张允雪俩人,只要能稳稳的走去镇上和回来就算不错了。
老张家住在村尾,幸运的是,他们家旁边有条小路可以直通官道,不用经过村子里。
一路上,对于没有去过镇上的张行风和张允雪,哪哪儿都是新奇的,一会儿指着这座山问张爷爷叫什么,一会儿又指着那座山问张父叫什么。
因为有着这两兄妹的打岔,大家忽然觉得好像去镇上的路似乎也不远。
在两兄妹一路的讨论中,路上的行人也越来越多,都是去往镇上卖东西或者买东西的农民。
张允月看着前方出现的城墙,就知道镇上到了,越接近城墙,耳边传来的声音越多,马蹄声、小贩的叫卖声。
“新鲜的蔬菜,快来看看呀。”
“好吃的包子,馒头嘞,好吃的包子、馒头嘞。”
“来来,这位兄台让一下。”
“老板,来两个肉包”
各种声音此起彼伏,你来我往。
进入镇子里,张爷爷带着他们往西街那边去。
东街那边都是开的各种酒楼客栈,西街这边平民百姓居多,卖的东西也比较价格低廉,南街都是有钱人或者豪绅地主,富户们居住的地方,北街则是百姓居多。
来到西街,张爷爷带着他们来到平时摆摊的地方,交了两文钱的摊位费,快速的将竹编摆放在地上,张允月几兄妹就在后面找来几块石头坐着。
各式各样的竹编,有大有小:背篓、竹篮、簸箕,撮箕,竹碗,筷子等等。
刚摆上就有人来问:“老板,这个竹篮怎么卖的?”
张父:“这个小的只要五文,你可以拿在手上看看,结实耐用,而且边缘我们都弄得干干净净,没有一点儿毛刺,你摸摸。”
来人摸了摸:“是摸着没有毛刺,那行,就给我拿这个。”
并将五文钱给到张父。
这会已经辰时中了,逛街的人越来越多。